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定 价:¥45.00

作 者: 张喜华 著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4942816 出版时间: 2020-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字数:  

内容简介

  英语作家书写中国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书写。本研究选取二战后英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在东方主义和跨文化视野下批判英语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偏见形象,寻找西方偏见的文化、历史和东方主义渊源,赞扬汉学家李丁的中西文化观,希冀跨文化交流客观、平等、对话的理想之境。研究发现中西文化历时交流中不对等现象长期存在,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任重道远;“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是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跨文化交流追求的美好愿景。对中国题材英语作品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化误读的深层原因,以利于知己知彼,清楚地认识到“走出去”可能面临的阻力和困难,积极思考如何主动展示中国国际形象,为西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6-2007年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09-2014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院长,2014-201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丹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荣誉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丹麦研究。近年来,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习与探索》《汉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理论译著、教材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5项。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
导言
研究背景和前景
跨文化交流中期许的文化态度
跨文化研究脉络
第一章 “二战”后西方的中国表述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渊源
第二节 战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研究概述
第三节 西方中国形象承载的跨文化研究意义
第二章 跨越中西方文化之槛的赛珍珠
第一节 “异邦客”的中国情怀
第二节 中国文化意蕴下的人伦与道德
第三节 一道难以跨越的文化之槛
第三章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书写
第一节 西方偏见的由来
第二节 系列傅满楚怪诞小说
第三节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话语表述
第四章 汤亭亭的文化身份建构
第一节 汤亭亭的美国文化身份需求
第二节 文化身份建构策略——自我东方化
第三节 对华裔作家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 贾斯汀·希尔的中国情结和对东方主义的超越
第一节 融入和隐人中国现实社会生活
第二节 感悟和解读东方文化
第三节 质疑和超越东方主义
第六章 费正清对中国的实证式书写
第一节 研究中国的实证方法
第二节 书写中国的独立立场
第三节 文化使者的尴尬境遇
第七章 中国题材研究的跨文化启示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基础
第二节 “拿来”与“送去”——跨文化交流之良策
第三节 “美美与共”——跨文化交流之愿景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