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汉字书法史上,篆书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篆书,是个统称。狭义指大篆(籀文)和小篆(秦篆);广义则指小篆及以前所有的古文字,即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各国的文字和秦篆以及诏版、权量、兵器、印符、瓦当、印玺文,还有汉代及后来碑石上的篆额文字等等。有人说:“习篆容易识篆难。”所以,在写篆之前,先要学会识篆。识篆大致要掌握以下三点:1.学习“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了解篆书的结构规律;2.学习许慎的《说文解字》,熟悉其中的540个部首及一些特殊写法的篆书;3.了解文字的源流,研究其变化,正确使用篆书。大部分人认为,初学篆书以小篆为好,因为小篆的偏旁部首与我们现在通用。文字的繁体字的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说,只要我们了解、掌握了篆字的偏旁部首,那么百分之九十五的现行文字都可以写成小篆。再则,因为小篆经过李斯、许慎等人整理,比较规范,易于掌握。等你熟练地掌握了小篆的书写方法,再写大篆、甲骨,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现在就仅以小篆的写法为例,分为执笔、笔法、笔顺、接笔、结体、章法六个部分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