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乡建房行为及其福利效应》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既然无论当下或未来,回乡建房都不一定居住,那部分农民工为什么还要举全家之力,甚至倾其一生积蓄回乡建房?即便是为当下或未来居住,为什么所建住房远超实际居住所需,甚至不惜债台高筑,也要建造数百平方米的住房?而多数房间却长期闲置,未来也难有获利的可能。由此,回乡建房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低效率的资源配置行为。另有学者认为,对农民工而言,回乡建房其实是一种无奈的理性选择。那么,这种“无奈”到底受到什么样的外部约束和形势裹挟?对农民工而言,回乡建房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或是兼而有之?对此应做如何判定,判定依据又是什么?不同农民I之间的行为选择又有什么不同,对其家庭整体福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政策取向是应该限制,还是鼓励,或是放任自流?围绕这些问题,《农民工回乡建房行为及其福利效应》基于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逻辑,构建农民工回乡建房“动机-行为-福利”的分析框架,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开展实地调查,并利用问卷数据对农民工回乡建房行为及其福利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