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住房、土地的数据与图例主要来自学生的考察与测绘,案例、口述史则来自与村民面对面的访谈和实地考察。调查文本要求不要有夹叙夹议的分析、判断,力求将每一个分报告,包括专题调查、住户调查、口述史调查等都做成能经得起检验的社会“切片”,为其他的经济分析、社会分析、人类学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分析对象与依据。霞村调查的各个专题的设计是基于对村庄状态的整体判断,其中,专题调查主要是对土地制度、公共设施与公共品、水利及留守人员(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的深度调查,以此反映在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下,中国乡村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住户调查主要聚焦2018年11月这一时点,在历史长河的这一瞬,尽量客观地描述霞村住户的生活状态、居住状态、经济状态;口述史主要是时序的调查,反映一些老年村民(自其有记忆开始)的整个人生轨迹,以此折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乡村历史的变迁跌宕。由此构成霞村的三维调查与描述空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