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偶识》共分为四卷,并附有“通论《诗序》”“通论二《南》”“通论十三《国风》”,全书近十万字,书中对字词章句并未进行详细解释,而是主要对《诗经》中的十三国风中各篇的诗旨进行了通论性质的评论。崔述解《诗》,最主要的成就在于有历史观念,用历史观点检验《诗序》是否符合史实,以历史角度展开讨论。往往以批判《诗序》为主旨,常有创见,考证精辟,立论坚实,足以自成一家。关于《读风偶识》的版本,道光四年(1824)陈履和在东阳县刊刻的《崔东壁先生遗书》中,就包括《读风偶识》四卷。而据顾颉刚先生考察[1],从道光四年陈履和刊刻《崔东壁先生遗书》之后,尚有六种以陈履和刻本爲底本的刊本:《畿辅丛书》本、光绪初年聚珍本、日本史学会本(即那珂通世排印本)、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本、上海群学社铅印小字本、北平文化学社铅印大字本。当然,顾先生编订的两个版本的《崔东壁遗书》自然也包括《读风偶识》。如此,《读风偶识》也曾有八九个刊本行世。不过,这些版本其实都以陈履和刻本爲祖本。 [1]參見顧頡剛編訂《崔東壁遺書》所附錄之《序目目》後顧頡剛附記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