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在,而人立其中。其存在,须臾不离阳光、空气、气候、水、土地;其生存,总要努力于技术、科学、经济、政治、教育、艺术、宗教的武装,既丰富内涵,更挑战极限:技术,创造生存工具,却不断挑战安全的极限;科学,开拓存在疆界,却不断挑战经验的极限;经济,增长物质财富,却不断挑战贫富的极限;政治,平衡公私利欲,却不断挑战权力的极限;教育,开发生命潜能,却不断挑战自信的极限;艺术,追求生活善美,却不断挑战自由的极限;宗教,赋予生存信仰,却不断挑战心灵的极限。所有一切都有正反实用,唯有哲学,历来被视为无用之学。然而,无论技术、科学,还是经济、政治、教育,甚至艺术或宗教,其正反实用达于极限状态,往往演绎出绝望,因为绝望之于希望,才走向哲学,开出存在认知的新生之道。自古磨难育英杰,从来动荡激哲思。古希腊哲学诞生于存在的自然之问,并朝存在之伦理和政治哲学方向发展,前者不仅因为自然的惊诧和好奇,更是突破大海束缚、开拓存在空间的激励;后者源于突围战乱和纷争的困境而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反思。春秋战国时代,如果没有“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存在困境和“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生存危机,则不可能有探求如何解救的思想方案的诸子盛世的产生。生存的危机,创造思想盛宴;存在的困境,孕育哲学盛世。以直面存在困境和追问生存危机的方式彰显自身的哲学,始终是当世的。物质主义存在和祛魅化生存,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开启生物人种学忧惧,后环境风险带动地球生物危机,极端气候失律推动流行性疫病和气候灾害世界化,以及空间争夺、价值对决、军备竞赛、武器至上等会聚生成、运演出风云突变的当世存在,必然激发哲学追问以拆除学科视域,突破科学主义,摒弃细节迷恋,走向生态整体,以关注存在本体的方式入场,要求立定前沿,焦聚当世,追踪自身发展的方向、态势、进程,报道后人类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成果、方法,关注后人口、后环境、后技术、后政治一经济和后伦理一文化探索或重建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的讨论与争鸣,跟进哲学自身的那些根本的、长在的、永恒的问题的再审问,以及哲学传统的还原性重释对当世的回应。哲学探索凝聚的成果,无疑成为普遍性知识或高学问,更可能成为人们热爱的智慧和崇敬的真理,但哲学探索本身却始终是生活于当世的本真之人对其本真生存困境的追问和存在遮蔽的敞开与照亮过程,所以哲学只能“在路上”,唤醒沉睡之思,激发理性扣问,鼓动反思或构筑当世存在何以可能的新的思想基础,给予时代更为多元的思想选择,以助人们从中寻找到能够安身存在和立命生活的精神旨趣。这是《哲学探索》的愿景,它所铺开的前行之路虽然坎坷而艰辛,但能得到哲学界前辈的倾情扶持、中年学者的真诚引正和青年俊杰的鼎力襄助,相信她定会脚踏实地开出善美成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