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是先秦战国石刻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了秦国国君游猎之事,故又称作“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秦系籀文。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数石鼓文时间早且具代表性。原石现藏于故官博物院。从书法上看,石鼓文字体方正丰厚,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圆融浑劲,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盛行,如篆书名家杨沂孙、昊昌硕就是主要得益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昊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缶道人、苦铁、石尊者等,浙江孝丰县人,清晚期有影响力的书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均造诣颇高。工石鼓文,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六十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其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