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当代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墨海弄潮”展览,并带出了一个“中原书风”的书法流派概念。这是河南省书法家群体首次走出作为地域的中原而走向北京的划时代壮举。这不仅仅在河南是划时代的,在全国都堪称是划时代的。从当代书法史研究的立场上看,在当时,肯定有客观存在的“地域书法”,但没有审美立场上的“地域书风书派”。比如,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每个地域都集聚了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形成“地域书法”现象。但若论“地域书风书派”,却未见有明显的作为。除了上海以书法刊物出版成为全国中心、浙江以高等教育为书法学科初步塑型,就其他而言,同质化发展即都从书法的启蒙出发、深入经典、书斋学古,无论南北东西,大家走的都是同一条道路。但以张海为首的河南书法界却异军突起。在北京的“墨海弄潮”大展中,我们不但看到了河南“地域书法”,还看到了“地域书风”(即“中原书风”)。它的特征是以北碑楷法和王铎连绵大草风格样式为基础,取恢宏大气、一泻千里的高堂大轴的“非书斋调性”作为审美变迁方向,更以毫不掩饰地姿态,绝对注重“展览”视觉效应和社会传播效应的立场,使河南书法家群体在全国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当然,由于当时书法刚刚复苏,因此“墨海弄潮”还免不了技术粗疏、较少讲求精益求精的缺点。但作为主要推动者,我们看到的是张海的领袖气质和睿智。书风书派、展厅效应、以展览活动组织为核心,构成了张海平生首次在书法界的主帅式“出招”。当时他进入河南省书协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准确切准了当代书法转型的命脉。即使在二十年以后甚至近四十年之后的今天,还有许多地域书法、许多当红的书法圈名人,仍然达不到他当年思考与运作的深度与高度。于是,本来不显山露水的河南书法团体,一夜间成了全国书法界的活跃者,成了后来书法发展的核心风向标。20世纪80年代初时的我们都认为:书法人才集中的是上海、浙江、江苏;书法组织权力架构有影响力的,当然是首都北京。但我们仍然不敢轻慢这异军突起、略显另类的河南——本来河南书法的名家人才积累和学书风气积淀,相比之下在近现代书法中并不算雄厚,但恰恰是张海作为领军人物的思想观念和他协调统筹团队意志的努力,使河南一地在观念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当时,一些实力比河南雄厚得多的发达省份,也还是沉湎在风花雪月的书斋个人情趣中自我满足故步自封。只是在时隔四十年后,我们才终于看清楚这一历史脉络;但在当时,几乎没有多少人在意他们的努力,尤其是他们的目标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