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综述
2.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2 关于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的研究
2.1.3 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
2.2 农村普惠金融相关运行机制的研究综述
2.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 关于农村普惠金融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
2.2.3 关于农村普惠金融运行困境形成机制的研究
2.2.4 关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运行机制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分析
3.1.1 农村金融发展的三大理论流派
3.1.2 各流派观点评析
3.2 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论分析
3.2.1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理论分析
3.2.2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理论分析
3.2.3 农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理论分析
3.2.4 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论启示
3.3 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的博弈论基础
3.3.1 激励相容条件与参与约束条件
3.3.2 路径依赖理论
3.3.3 相关博弈模型
3.3.4 博弈理论的运用与启示
3.4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理论分析
3.4.1 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理论分析
3.4.2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理论分析
3.4.3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关系分析
3.4.4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理论研究评析
3.5 理论研究启示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运行状况分析
4.1 现行农村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
4.1.1 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的社会目标
4.1.2 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
4.1.3 信息成本与激励相容问题的制度安排
4.2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状况分析
4.2.1 农户基本收支状况分析
4.2.2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需求层面取得的成效
4.2.3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层面存在的问题
4.3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状况分析
4.3.1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与措施
4.3.2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效
4.3.3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层面存在的问题
4.4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性分析
4.4.1 农村普惠金融供需总额存在缺口
4.4.2 农村信贷资金存在结构性失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5.1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农业产业弱质性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
5.1.2 农村金融市场特点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作用
5.1.3 相关制度不健全对农村普惠金融纵深发展的阻碍作用
5.2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分析
5.2.1 逆向选择导致农村普惠金融排斥
5.2.2 道德风险抑制农村普惠金融供给
5.2.3 二元金融结构导致农村金融抑制
5.2.4 理论模型结论
5.3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5.3.1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5.3.2 二元金融结构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5.3.3 实证分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的机制分析
——基于博弈论
6.1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分析
6.1.1 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双方的基本博弈模型
6.1.2 农业保险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博弈分析
6.1.3 小组联保模式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博弈分析
6.1.4 政府干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博弈分析
6.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分析
6.2.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博弈
6.2.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路径的演化博弈分析
6.3 新型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接服务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分析
6.3.1 模型假设
6.3.2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6.3.3 新型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策略的动态演化
6.3.4 演化博弈结论
6.4 民间金融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分析
6.4.1 民间金融制度变迁博弈
6.4.2 民间金融机构内部博弈分析
6.4.3 民间金融机构与政府的监管博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合理规划政府干预的强度与路径
7.2.2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7.2.3 构建"多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7.3 研究展望
附录Ⅰ 山东省农户借贷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概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