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文学在六朝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书稿在尽可能掌握刘宋文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此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态等,阐释刘宋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特质,探究了此时期文学的嬗变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意义,考辩刘宋作家的存疑问题。具体来说:(一)刘宋诗歌淡化了东晋诗歌中的玄理味与枯燥感,实现了向文学、向诗歌的形象性与审美性的回归。鲍照、谢庄等对诗体的探索,推动了杂言体、七言体的出现与发展。(二)刘宋辞赋一方面保持了赋体铺排的特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造境、抒情等功能,向诗化特质的的方向演进,并深刻地影响了齐梁辞赋的发展。(三)刘宋之文经历了散体、骈散杂糅、骈文之过程,实现由“古”向“骈”的转变。(四)刘宋文学之“转关”意义,具体表现为由理向情、由才向学、由雅向俗的转变。(五)刘宋作家存在诸多疑案,本文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考,袁淑任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任卫军、宣城太守、太子中庶子时间,分别是元嘉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王微,并非如史传所言为弟僧谦误诊,咎恨哀痛而死,而是因经年服用寒食散,中毒而亡。等等。整体来看,书稿将有关南朝刘宋一代文学之作家、文体、文风史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和挖掘,使这一断代的文学生态、文学风貌,显现得更为细致真切,更为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