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细读:文本内外

细读:文本内外

细读:文本内外

定 价:¥38.00

作 者: 于爱成 著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丛编项: 第四届“文学福田”出版工程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6271616 出版时间: 2020-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字数:  

内容简介

  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文学批评,显然已成为文学创作的评价者和判断者。这造成了文学创作对文学批评的双重疏离。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对文学批评普遍采取不太信任的态度。首重疏离,是对批评家不以为然,认为当代批评家,并没有真知灼见,不能真正读懂文学作品。第二重疏离,是对当代批评家职业操守有所疑虑,作协系统的职业批评家被认为接地气却流于油滑,学院批评家被认为专业规范但失于空疏。这种情况的造成,根本原因出在批评和批评家身上。我们的文学批评,如果说,曾经出现过好的时期,出现过对文学创作理性导引和良好互动的时期,那是在80年代的启蒙文学时代,一批好的批评家,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学术水准、人格魅力的批评家,较好地对同时代出现的作家、作品,进行了负责任同时具有人文旨归的解读和有目的性的引导,造成了那个时代文学与批评双手连弹或说二重奏,文学的解放,是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方法的解放而出现的。但后来,80年代登上文坛的那批作家不断沉淀,终于成为今日的中流砥柱,而同时代及后起的批评家,则更多陷入了迷失,在最终的曾经信以为真、一度可以对外示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被冲击后,启蒙主义思想被自身质疑和被社会远离后,他们成了游魂或者说很多成了失魂落魄者,出现了思想的贫困和价值的无特操、无底线,文学批评因此呈现了快餐式的颂歌批评和搏出位的骂派批评两种主要模式,尤其是首种的颂歌批评贻害至深。

作者简介

  于爱成,研究员,博士,文学创作一级。现任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任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已出版《深圳:以小说之名》(海天出版社,2015年)、《新文学与旧传统——新文学史论的民间文化观照》(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四重变奏——现代性与地方性、城市叙事与民间诗学化合中的新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等学术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历获第六届、第九届和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专业奖项。

图书目录

总体性叙事,及郁漱石人物形象所隐喻的
——谈论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一种方式
历史隐痛的体解与中国农人魂灵的塑型
——孙向学长篇小说《落尘》阐释
诗与思的对话:黄惠波“龙湖杂咏”组诗诠解
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王国华笔下的草木众生与本心
诗歌中的情感与智性、文字与声音
——关于秦锦屏的诗歌新作
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写作伦理
——以郝周长篇小说《黑仔星》为例
温和的,却是有力量的写作
——从倪海兰《风从晒布路吹过》看打工题材的破壁
以诗性方式创建命运奇迹
——张茂《南方II:诗文志》中的生命追问及诗文互释
当代情感的挖掘与语言的炼金术
——曾滔诗歌赏析
代后记:学术之光不经意地照亮
——夏和顺、于爱成对谈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