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各部分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表达评价意义的语言资源
2.1.1 表达情感意义的语言资源
2.1.2 情态、言据性和模糊限制语
2.1.3 元话语
2.1.4 强度语
2.1.5 语义韵
2.1.6 叙事语篇中的评价句法结构
2.1.7 表达评价的句法结构
2.2 评价意义的范畴化
2.2.1 立场范畴
2.2.2 评价参数和维度
2.2.3 评价理论
2.2.4 价值哲学导向下的语言评价
2.3 语篇视角下的评价研究
2.3.1 评价与语篇结构
2.3.2 评价与语类
2.4 小结
3 语篇评价意义的组织模式
3.1 评价成分的组织
3.1.1 评价成分状态转移网络
3.1.2 态度链组织
3.1.2.1 评价者与评价意义的范畴
3.1.2.2 被评价者与评价意义的范畴
3.1.2.3 语义相似度与态度链
3.1.3 介入链组织
3.1.4 级差链组织
3.2 语篇宏观评价组织
3.2.1 叙述者宏观评价意图的组织作用
3.2.2 隐含作者宏观评价意图的组织作用
3.3 小结
4 《林家铺子》的态度链
4.1 情感性态度链
4.1.1 意愿性情感链
4.1.1.1 以林先生为情感者的意愿情感链
4.1.1.2 以林大娘为情感者的意愿情感链
4.1.1.3 以朱三太为情感者的意愿情感链
4.1.2 愉悦性情感链
4.1.2.1 以林先生为情感者的愉悦情感链
4.1.2.2 以林大娘为情感者的愉悦情感链
4.1.2.3 以林小姐为情感者的愉悦情感链
4.1.2.4 其他愉悦情感链
4.1.3 满意性情感链
4.1.3.1 以林先生为情感者的满意情感链
4.1.3.2 其他满意情感链
4.1.4 安全性情感链
4.1.4.1 以林先生为情感者的安全情感链
4.1.4.2 以林大娘为情感者的安全情感链
4.1.4.3 其他安全情感链
4.1.5 情感性态度链特征
4.2 判断性态度链
4.2.1 态势性判断链
4.2.1.1 以林先生为被评价者的态势性判断链
4.2.1.2 其他态势性判断链
4.2.2 能力性判断链
4.2.2.1 以林先生为被评价者的能力性判断链
4.2.2.2 其他能力性判断链
4.2.3 可靠性判断链
4.2.3.1 以林先生为被评价者的可靠性判断链
4.2.3.2 其他可靠性判断链
4.2.4 恰当性判断链
4.2.4.1 以国民党政府为被评价者的恰当性判断链
4.2.4.2 以林先生为被评价者的恰当性判断链
4.2.4.3 其他恰当性判断链
4.2.5 判断性态度链特征
4.3 鉴赏性态度链
4.4 小结
5 《林家铺子》的介入链
5.1 叙述者声音中的介入链
5.1.1 否定介入链
5.1.2 对立介入链
5.1.3 认同介入链
5.1.4 接纳介入链
5.2 人物思想中的介入链
5.2.1 否定介入链
5.2.2 对立介入链
5.2.3 认同介入链
5.2.4 接纳介入链
5.3 人物言语中的介入链
5.3.1 否定介入链
5.3.2 对立介入链
5.3.3 认同介入链
5.3.4 接纳介入链
5.4 小结
6 《林家铺子》的级差链
6.1 相同态度意义连接的级差链
6.1.1 相同情感意义连接的级差链
6.1.1.1 相同意愿性情感连接的级差链
6.1.1.2 相同愉悦性情感连接的级差链
6.1.1.3 相同满意性情感连接的级差链
6.1.1.4 相同安全性情感连接的级差链
6.1.2 相同判断意义连接的级差链
6.1.2.1 相同态势性判断连接的级差链
6.1.2.2 相同能力性判断连接的级差链
6.1.2.3 相同可靠性判断连接的级差链
6.1.2.4 相同恰当性判断连接的级差链
6.1.3 态度意义连接的级差链特征
6.2 相同介入意义连接的级差链
6.2.1 叙述者声音中的介入连接的级差链
6.2.1.1 否定介入的级差链
6.2.1.2 对立介入的级差链
6.2.1.3 认同介入的级差链
6.2.1.4 接纳介入的级差链
6.2.2 人物思想中的介入连接的级差链
6.2.3 人物言语中的介入连接的级差链
6.2.4 介入意义连接的级差链特征
6.3 小结
7 《林家铺子》的宏观评价组织
7.1 叙述者评价意图导向下的评价组织
7.2 隐含作者评价意图导向下的评价组织
7.3 小结
8 结语
8.1 总结
8.2 主要研究发现及贡献
8.3 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