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
白烨 走向《白鹿原》的重要过渡
高志明 重读《白鹿原》:乡土中国的精神世界
弘明 论《白鹿原》中的四次死亡
郭文瑞 陈忠实散文中的“乡党”意识
杨辉 陈忠实小说的“前史”考察(1966-1977)
黄金萍 《白鹿原》中的“白鹿”叙事
林语堂
陈子铭 那个叫林语堂的漳州人
高显莹 林语堂以理趣人文
杨西北 杨骚与林语堂及其家人
陈煜斓 李代桃僵话柏英
曾丽琴 早期海外华人形象的重塑与文化自信
文卿 寻找一条大河的源头
王愿坚
翁亚尼 王愿坚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段崇轩 用“微雕”艺术写战争“诗史”
李迪 牛海荃 不煽情,才动情
崔庆蕾 王愿坚与李传锋交往侧记
安孟瑶 王愿坚短篇小说中的符号、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
王雪 八通书信档案中的王愿坚
吴伯萧
梁向阳 梁爽 吴伯箫的延安之路
申朝晖 吴伯箫早期文学活动的现代性反思
邱俊平 吴伯箫1961年的两份手稿
张欣 《黑红点》三题
张元珂 《吴伯箫致雷加》辑录记
陈荒煤
白烨 新时期文学的开路先锋
孙艳琳 荒野中的萌芽
冷冰 从“被撇弃的砂子”到坚定的革命者
严平 路上的风景
杨志君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
汪静茹 电影剧本怎么写?
茹志鹃
郭文瑞 茹志鹃的文学原点
杨志君 茹志鹃早期小说的叙事特征
北乔 一朵永不凋谢的文学之花
金星 茹志鹃在1980年代初的心境与趣识
张旻昉 从“第三人称意识中心”叙事方式谈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
周驰觐 后方世界的生活变革与观念迭新
俞平伯
鲍良兵 俞平伯与《再说乐府诗〈羽林郎〉》争论
金传胜 俞平伯的集外文字与新见笔名
宫立 俞平伯集外文两篇释读
张立群 白婉宁“俞平伯传”的现状与价值
邱俊平 俞平伯致李治华书信六通
王辛笛
王圣思 父亲书房史录
沈喜阳 我感觉我在,我信我在,我思我在
刘屏 王辛笛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王芳 辛笛诗歌创作的双重寂寞
北塔 量多、质优、罕有其匹
汪静茹 “我与三四十年代的血缘关系”
蒋光慈
方铭 蒋光慈的文学贡献
余学玉 《咆哮了的土地》的文学史地位
潘应 《丽莎的哀怨》
王凤霞 蒋光慈作品中的皖西地域文化
马德俊 蒋光慈佚文考论
史铁生
耿弘明 从有限眺望无限
郝泽华 于夜晚中等待自由
周毅 郝静 史铁生——困顿苦厄中的先知
张梦 写作是他的解药
慕津锋 从一部手稿谈“史铁生与足球”
左联五战士
马文飞 冯铿《红的日记》研究及其他
郭文瑞 “想你的红砖映着天白,娆娇的桃枝亲你孤拔”
李星辰 柔石翻译小论
金传胜 胡也频史料二题
朱元军 论李伟森小说
秦牧
慕津锋 秦牧与钟敬文的情谊
张露 追寻战时的民主与自由
张元珂 《花街十里一城春》的稿签、手稿及其他
邱俊平 《土地》手稿谈
许建辉 《秦牧致姚雪垠》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