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西部项目“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中亚一体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7XJAGJW001)的成果。比较地区主义是地区主义理论新进展,体现出对新地区主义研究中“欧洲中心论”和区域研究“狭隘主义”对立的不满。本书通过梳理地区主义理论及发展,构建出地区性和地区一体化三维度的视角,分析中亚一体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中亚一体化的路径。中亚一体化较为落后,仍然没有构建出以中亚国家为主体的区域组织,对区域一体化有较大影响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为主导,西方地区主义理论指引的地区组织,因国际规范与地区本地规范间存在矛盾,导致区域一体化深化面临困境。中国在上合组织组织中有较大影响力,中国倡导的地区一体化模式影响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在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间建立的政治信任关系,依托规范,而非规则也能约束成员国行为。与此同时,由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社会信任程度不深,导致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迟迟没有进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区域一体化面临新的契机。一定意义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发展倡议,有助于提升中亚区域一体化。理念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动中国倡导的地区一体化模式,因与中亚区域本地规范更为契合,有利于其发展。实践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彼此经济关系,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亚区域一体化。中亚是“大博弈”场所,美国对中亚区域一体化进展有较大影响。地缘政治上,由于中亚地缘位置和地缘环境重要性日益提升,使得美国对中亚的重视程度提高。但是,由于美国在中亚影响力不足,中美在中亚并非彻底竞争关系,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参与中亚“大博弈”,与中国存在竞争的国家还有印度。印度“连接”中亚战略试图引导中亚区域一体化方向。随着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中印合作平台增多,有助于削弱中印在中亚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