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第九版)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九版)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九版)

定 价:¥158.00

作 者: [美] 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 著,邹泓,张珠江 译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万千心理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8421855 出版时间: 2021-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744 字数:  

内容简介

  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sen Berger)教授的教科书总是与时俱进的,总是令人叹服的。读者将从这本书中了解如何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前沿研究结论应用于自己的、周围人的乃至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文化、各种年龄的人们的生活。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一部分综合性地介绍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经典理论、遗传学基础和产前发展,阐释了毕生发展观、可塑性、天性与教养和多元文化观等极具启发性的重要议题;之后的第二至第八部分,分别从生物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在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初显期、成年中期、老年期乃至人生尾声阶段的发展。本书框架宏大,结构完整,让读者能够全面把握人的生命全程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整合了当代脑科学研究等前沿议题,强调关注全球人类多样性的多元化视角,还介绍了食品安全、生育技术、儿童精神疾病与药物、瑞吉欧教育、家庭结构的变迁、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的冒险行为、中年人的压力、老年期神经认知障碍以及死亡的权利等众多与人类健康及心理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议题。

作者简介

  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sen Berger)博士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布隆克斯社区学院教授,在此开设人类发展课程已有30余年。著有《0—12岁儿童心理学》(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和《毕生的邀请》(Invitation to the Life Span)等多部重要的发展心理学教材,先后被译为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汉语,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700多所高等院校采用。作为4个女儿的母亲以及新晋外祖母的人生经历,为她的教学和写作带来了丰富的有关人类发展的第一手经验。译者简介 邹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专业方向:发展心理学、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人事测评与选拔。张珠江 现居北京,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部。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热心于个体心理发展、创新教育及海内外基础教育交流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开端


第一章 人类发展科学

    理解发展的机制与原因

    毕生发展观

    采用科学方法

    来自科学的警示和挑战


第二章 发展理论

    理论用来做什么

    大理论

    较新的理论

    理论的贡献


第三章 遗传与环境

    遗传密码

    生命的开端

    从基因型到表现型

    天性与教养

    染色体和基因问题


第四章 产前发育和出生081

    产前发育

    出生

    问题与解决办法

    新家庭



第二部分 人生的前两年


第五章 最初的两年:生物社会性发展

    婴儿期发育

    感知与运动

    健康地生存


第六章 最初的两年:认知发展

    感觉运动智力

    信息加工

    语言:最初两年的发展


第七章 最初两年:心理社会性发展

    情绪发展

    脑与情绪

    社会纽带的发展

    关于婴儿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第三部分 童年早期


第八章 童年早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身体的变化

    脑的发育

    改善动作技能

    伤害与虐待


第九章 童年早期:认知发展

    童年早期的思维

    语言学习

    童年早期教育


第十章 童年早期:心理社会性发展

    情绪发展

    游戏

    对照料者的挑战

    道德发展



第四部分 童年中期


第十一章 童年中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一个健康的时期

     童年中期的健康问题

     脑发育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


第十二章 童年中期:认知发展295

     以理论为基础

     语言

     教学和学习


第十三章 童年中期:心理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天性

     家庭与儿童

     同伴群体

     儿童的道德观



第五部分 青少年期


第十四章 青少年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青春期的开始

     发育与营养

     脑发育

     性成熟


第十五章 青少年期:认知发展

     逻辑与自我

     两种思维模式

     数字原住民

     教与学


第十六章 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

     自我同一性

     与成人的关系

     同伴的影响力

     悲伤和愤怒

     药物使用和滥用



第六部分 成年初显期


第十七章 成年初显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成长与力量

     性行为

     心理病理学

     冒险


第十八章 成年初显期:认知发展

     后形式思维

     道德与宗教

     认知发展与高等教育


第十九章 成年初显期:心理社会发展

     连续性与变化

     亲密关系

     初显期成人及其父母



第七部分 成年期


第二十章 成年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衰老

     性和生殖系统

     健康习惯和年龄

     健康评估


第二十一章 成年期:认知发展

      什么是智力

      智力的成分:多样性与可变性

      选择性获益与损失


第二十二章 成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

      成年期的人格发展

      亲密感:朋友和家庭

      亲密感:爱人

      繁殖感



第八部分 成年期


第二十三章 成年晚期:生物社会性发展

      偏见和预测

      选择性优化补偿

      衰老和疾病

      衰老学说

      百岁老人


第二十四章 成年晚期:认知发展

      逐渐老化的大脑

      65岁以后的信息加工

      神经认知障碍

      新的认知发展


第二十五章 成年晚期:心理社会性发展

      成年晚期的理论

      成年晚期的活动

      孱弱的老人


第二十六章 尾声

      死亡与希望

      对死亡的选择

      对生命的肯定


附录A 补充性附图与附表

附录B 关于研究方法的更多内容

术语表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