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三辑)》所设专栏,一方面继续对之前关注的重要艺术史论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有所深化;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一个相对开放的跨学科视域,努力追踪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动向、新问题和新方法,希望藉此为艺术学科的当代发展提供更具理论潜能的思想火花。《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三辑)》“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专题共刊发四篇论文,其中克莱鲍尔的《何谓艺术史》和索马伊尼的《艺术史、美学和艺术批评》,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艺术史的疆域及其相关学科进行了颇具启示性的说明。朱青生的《艺术学札记:关于作者》聚焦于艺术创作活动中“作者”概念所涉及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极具思辨色彩的精彩阐述,启发良多。“美国艺术史研究”专题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美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克劳德·赛努齐的《巴内特·纽曼和海德格尔哲学》和毛秋月的《作为哲学家的巴内特·纽曼》,不仅均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重要代表巴内特·纽曼为研究对象,而且不约而同地将哲学作为切入点,揭示出纽曼乃至美国现当代艺术的某些特有质素。“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专题收录了本期非常具前沿色彩和跨学科意识的一组论文。数字人文无疑是近一个时期人文学科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路径和方法已经在一些学科产生了较为令人瞩目的影响。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也不例外。列夫·马诺维奇和约翰娜·德鲁克的论文,对数字艺术史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予以了高屋建瓴的说明。邱伟云的文章则基于数字人文视野,对中国近代“美”之观念的建构与再现问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剖析。此外,本期“艺术批评聚焦”围绕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毛焰,精心组织编辑了四篇评论文章。这组文章围绕毛焰的架上绘画,尤其是其赖以成名的肖像画创作,既进行了颇具个性的私人化阐述,又形成了一个饶有兴趣的对话空间。不仅毛焰架上绘画的艺术价值在此得到了不同视角的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若干重要问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