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这一门课程将艺术学学科所涉及的那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规命题简明扼要地加以论述,带领艺术学理论的学习者以及热爱思考艺术问题的读者进入艺术学理论的知识领域。艺术学理论领域的知识构成是异常复杂的,而且也交错着各种各样的相关学科概念,比如艺术学、艺术哲学与美学;再比如艺术学理论与艺术理论,等等。学习艺术学理论对于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习者的艺术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艺术学、艺术哲学与美学艺术学这门学科是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艺术学何以要从美学中独立出来呢?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通创立的。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领域。相应地,在西方哲学系统中,有专门研究知性或理性的逻辑学,有专门研究意志的伦理学。但是,按照鲍姆加通的发现,却没有专业研究情感即“混乱的”感性认识的一门科学。因此,鲍姆加通认为,应当创立一门研究人类感性的科学。他将希腊语词汇“aithesis”(感性)加以改造,发明了“aesthetica”这个拉丁语词汇,意思是“感性学”。他给aesthetica的定义是:感性认识与感性表现的科学。1735年,鲍姆加通在著作《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开始使用“aesthetica”这个单词。1750年,鲍姆加通直接以“aesthetica”作为书名出版了他的美学著作,这标志着作为学科的“美学”的诞生。因此,后世将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称为“美学之父”。此前,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世界,有很多关于“美”的论述,但是没有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Aesthetica”直译为“感性学”,即专门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的科学。但在日语和汉语中,“aesthetica”却被译为“美学”。1904年,日本学者启蒙思想家中江肇民选取了汉语中的“美”和“学”两个字,创造了这个新词“美学”,来对译“aesthetica”。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翻译成“美学”确与“aesthetica”的本义“感性学”相去甚远。但是,这个翻译却又是极其精彩的。因为人类的“感性”作为知识研究的对象,确实与美和艺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