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棍究竟是什么?李家瑞在《北平风俗类征》里提及《百本张钞本》琴腔一节中曾有一段关于《大过会》的俗曲,唱及五虎棍。曲词描写非常精彩: “五虎棍,学金桥,二节棍、三节棍、枪对刀,打群棍,编就了的套,要打风顶,预备拦腰,教我练,我可不了,平站着眼睛就把金花儿冒,藏躲不及,脑袋上头凿一个窟窿血直冒,自找奇祸为哪条?” 这段琴腔唱词仅用三五句话便将五虎棍的表演形式叙述得十分清晰:“学金桥”是指五虎棍表演的剧情《董家桥》出自对民间文学《锁金桥》(《飞龙全传》等书又作“销金桥”,应为“锁”的繁体字“鎖”与“销”字形似产生的笔误)的演义;“二节棍、三节棍、枪对刀,打群棍,编就了的套”指五虎棍在表演中使用二节棍、三节棍等兵器编成套路进行表演;“要打风顶,预备拦腰”是言五虎棍在表演过程中绝非单纯的做样子、走形式,而是真刀真枪的比画,棍起生风,直指要害、险象环生。故而,作者在结尾用夸张的口吻说:“自己平地站着观瞧尚且被眼花缭乱的招式晃的眼冒金星,惊得一身冷汗,哪里敢练?”来突出五虎棍表演者的绝伦技艺。 因此,若一言以蔽之,则可以将五虎棍简要的概括为是将武术动作编成套路来表演历史传说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六郎庄五虎棍是诞生、发展在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的一只五虎棍会,相传其诞生于康熙年间,光绪年间,该会不但在颐和园承差为慈禧表演,其会中7位骨干成员还充任了升平署行署的御教习。其表演剧情在“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民间传说基础上,增加了马童和车夫两个角色,共10名武场演员以对打、群打的形式表现赵匡胤、柴王、郑子明等人斗败五虎、三侠结义、五虎从军等剧情。其武打节奏快速而有真实感,注重套路和团体配合,特色鲜明。 2009年,六郎庄五虎棍以其档案可证的悠久历史、保存完善的套路技巧入选北京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通过历史文献研究与口述史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会的传承发展的历史地理因素,历史发展,传承、组织形式,文武场表演,表演活动,未来发展等6个方面进行叙述,以求为保护好六郎庄五虎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及其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