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又称川戏,是用四川话演唱的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四川、重庆全境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大的地方剧种。川剧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唐代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明末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川剧经历了一个声腔流入到融合的过程,到辛亥革命前后,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及四川本土的灯戏在同台演出中融为一体,形成“五腔共和”的现代川剧,一直延续至今。川剧唱腔曲牌丰富、唱念做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精彩,特别是“变脸”“喷火”更是独树一帜,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川剧文化》共收录文稿40篇、图片100余幅。按内容大致分成五大版块:其一,主要记载清末以来营山县的川剧玩友、票友、戏班、剧社、剧团、戏楼等情况,史料较为系统、翔实;其二,主要记述川剧乐器和舞台美术,或以图片图表展示营山川剧主要乐器、行当服饰、舞台座次,或用文字记载川剧锣鼓、剧场舞美等;其三,主要记述营山川剧相关人物,有剧团领导,有演员,有乐师,有戏迷,有以他人视角记述的,也有第一人称口述的;其四,主要记述营山川剧的多姿多彩,有县川剧团演出的剧目收录,有民间庆坛活动中的灯戏,有行业禁忌习俗,有川剧人才培养,有逸闻轶事,可补史志之缺;其五,为剧本版块,选取20世纪50-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营山“土生土长”的剧本各一个,介绍了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剧情梗概、演出情况、剧作者等情况,并附有3个剧本全文、1个剧本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