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西南联大、“鲁艺”与中国新文学史
第一章 战争语境下的建校历程与校园氛围
第一节 抗战烽火下的艰难起步
第二节 冲突渗透中的思想指引
第三节 矛盾交融中的教育导向
第二章 救亡强音中的个体与群体
第一节 抗战救亡话语的出场与沸腾
第二节 西南联大:群体呼号中的个体诘问
第三节 “鲁艺”:个体认同后的群体“聚焦”
第四节 个体与群体的纠结
第三章 现实观照中的思想启蒙
第一节 西南联大:批判现实的延续
第二节 “鲁艺”:歌颂与批判的交响
第三节 启蒙、革命与农民书写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精神气度与思想改造
第四章 生命存在与人性深度的探询
第一节 生命存在:诗性品格、救世情怀的对立与对话
第二节 救亡、革命、爱情、自我多重碰撞中的人性
第五章 文学创作的体式探索与语言风貌
第一节 战争不同阶段的文体选择与语言风貌
第二节 西南联大:学院派的文体实验与“新文言”的沿用
第三节 “鲁艺”:民族形式的新变与革命白话的兴起
第六章 外国文学资源的移植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在西南联大的盛行
第二节 苏联文学对“鲁艺”的吸引
第三节 “亲欧美”与“亲苏俄”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生成与建构
第一节 “社会场域”的浸染与文学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精神传统的赓续与文学观念的再认
第三节 主体定位的选择与文学价值的追求
第八章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龃龉及文学史价值
第一节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龃龉
第二节 多样现代性的分化与融合
第三节 两种文学样态的文学史价值及当下启示
结语 话语讲述的时代和讲述话语的时代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