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新兴经济体框架之下的发展视角

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新兴经济体框架之下的发展视角

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新兴经济体框架之下的发展视角

定 价:¥149.00

作 者: 陈向东,李蓓,宋爽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610416 出版时间: 2021-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字数:  

内容简介

  《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新兴经济体框架之下的发展视角》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研究视角出发,总结、分析新兴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观测、识别原理及方法,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研究基础,从三个篇目聚焦新兴技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篇关注新兴技术发生发展的认识论与政策观,并注意着眼新兴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与国际上负责任创新的思潮和组织实施活动相结合;中篇着重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框架:主体、环境与生态,对相关经济和技术创新理论进行解释,提供有助于理解新兴技术发展辨识问题的分析框架;下篇则主要涉及新兴技术发展的辨识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特别是基于专利信息识别新兴技术的方法及其应用,并以中国专利信息分析为基础,提供典型技术领域新兴技术辨识的研究。

作者简介

暂缺《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新兴经济体框架之下的发展视角》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上篇 新兴技术发生发展的认识论与政策观1
**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哲学认识5
1.1 新兴技术发展的哲学问题及其维度5
1.2 新兴技术出现的个体与社会群效应9
1.3 新兴技术发展内涵的多元和体系化—德国和日本的例子11
1.3.1 新兴技术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科学和技术多元交叉和体系化—德国的例子12
1.3.2 新兴技术发展面向的社会经济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和体系化—日本的例子13
1.4 本章小结15
第二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17
2.1 技术变革、新兴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研究17
2.1.1 新兴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演变18
2.1.2 新兴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演进作用:技术的长周期理论回顾19
2.2 新兴技术发展动力机制研究20
2.2.1 新兴技术发展动力:创业者推动20
2.2.2 新兴技术发展动力:科学推动与市场需求拉动22
2.2.3 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个体行为25
2.3 新兴技术发展的选择理论—多样化需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8
2.4 新兴技术缘起:新的问题导向29
2.5 本章小结30
第三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分布特征及其辨识原则31
3.1 技术生命周期发展段落分析与新兴技术发展状态31
3.1.1 技术创新的S曲线模型及其对新兴技术发展解释的适应性32
3.1.2 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双曲线解释33
3.1.3 技术生命周期S曲线的两维度划分34
3.2 新兴技术的“技术范式”35
3.3 新兴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差别化发展路径36
3.4 新兴技术发展:多样化发展和收敛型发展37
3.4.1 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概念37
3.4.2 “路径依赖”情景下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交替发展关系39
3.5 渐进式技术创新活动中新兴技术的重新定义42
3.6 本章小结43
3.7 本章附录: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测度方法43
第四章 新兴技术的发展风险与负责任的创新46
4.1 新兴技术发展的社会责任问题及负责任的创新46
4.2 纳入负责任创新质量的新兴技术发展评估机制48
4.3 新兴技术的社会学思考—负责任的创新活动发展构造52
4.4 新兴技术的“建设性技术评估机制”与“收敛型技术介入机制”分析54
4.5 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新兴技术发展的技术评估及其伦理问题58
4.6 本章小结59
中篇 新兴技术发展与辨识框架:主体、环境与生态61
第五章 新兴经济体框架下的新兴技术概念与辨识框架分析65
5.1 新兴技术的概念:科技发达国家和中国学者对新兴技术定义的比较分析65
5.1.1 新兴技术概念的前期研究65
5.1.2 中国学者对新兴技术的定义分析67
5.2 新兴技术的分析与识别69
5.2.1 新兴技术识别分析:从概念到方法69
5.2.2 新兴技术识别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70
5.2.3 新兴技术识别中的判别型定量分析和探索型定量分析比较71
5.3 国内关于新兴技术识别的研究分析72
5.4 新兴技术识别中的专利数据74
5.5 本章小结74
第六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关键发明人分析和识别76
6.1 新兴技术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发明家作用76
6.1.1 个体发明家的创新行为76
6.1.2 个体发明家的信息网络及其动态关系77
6.1.3 关键发明者与领先型科学研究者个体活动比较77
6.1.4 关键行业和重要企业的技术发明人创新行为78
6.2 新兴技术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发明人及其群体特性分析逻辑78
6.2.1 新兴技术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发明家个体行为关注点78
6.2.2 技术把门人及其与重要发明人群体间关系80
6.3 关键发明人群体辨识框架与标准81
6.4 关键发明人类型划分的指标和标准82
6.5 本章小结83
第七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产业载体和典型行为主体84
7.1 新兴技术发展主体及其产业载体84
7.1.1 与技术路线图相联系的主导企业群84
7.1.2 与新兴产业技术机会结合的新兴技术发展群85
7.1.3 与科学型产业新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学研联盟85
7.2 差别化产业发展载体的新兴技术发展群87
7.2.1 产业创新活动的分类87
7.2.2 差别化产业发展载体—动态边界产业下的新兴技术发展88
7.3 产业新兴技术的群体构造: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的互补作用89
7.3.1 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互补作用89
7.3.2 大型企业与创业型企业的互补作用90
7.4 产业新兴技术载体的群体构造:高校创业型企业及相关高技术小微企业90
7.4.1 高校新兴技术发展特殊作用—推动高技术创业活动91
7.4.2 高校新兴技术发展特殊作用—知识多样性和创新多样化91
7.4.3 高校新兴技术发展特殊作用—技术转移和扩散带来多样化技术资源92
7.4.4 高校新兴技术发展特殊作用—促进创新群落发展扩大92
7.4.5 高校新兴技术发展特殊作用—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撑93
7.5 新兴技术群体构造: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群的发展形态94
7.6 本章小结97
第八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98
8.1 新兴技术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的组成98
8.2 新兴技术发展的产业体制和集群因素100
8.3 高技术小微创新群的生态环境和政策支持101
8.3.1 小微创新群及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101
8.3.2 新兴技术发展中创业活动的两类效率及其环境103
8.4 本章小结105
第九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全球化及其政治经济生态106
9.1 国际范围内新兴技术的创造及其科学、技术知识的有限共享空间106
9.2 新兴技术及工程技术国际化发展的典型历史回顾108
9.3 “技术的全球主义”与“技术的民族主义”及国家竞争力110
9.4 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与国际化112
9.5 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新兴技术的国际化合作与障碍114
9.5.1 新兴技术及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瓶颈114
9.5.2 新兴技术及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突破方式115
9.6 本章小结119
下篇 新兴技术发展的辨识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121
第十章 基于专利质量的新兴技术分析与辨识框架125
10.1 专利质量的考察方法与指标综合分析125
10.1.1 专利权文件信息的指标和分析维度126
10.1.2 专利权人相关指标研究132
10.2 专利密度与特定技术领域发展状态分析133
10.3 基于专利增长数量的技术优势分析:中国专利数据分析实例135
10.3.1 分类专利技术的发展对比—领域分析135
10.3.2 基于显性技术优势的专利技术领域比较分析136
10.3.3 核心领域与非核心领域的专利技术类型象限比较分析140
10.4 小微创新群的专利技术特征分析142
10.5 本章小结143
本章附表144
第十一章 新兴技术的辨识框架147
11.1 探索型新兴技术的辨识框架147
11.1.1 探索型新兴技术辨识的逻辑维度:I类和II类新兴技术147
11.1.2 探索型新兴技术辨识的分析步骤149
11.2 判别型新兴技术的辨识框架152
11.2.1 已知专题领域的新兴技术分析研究152
11.2.2 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辨识153
11.3 基于专利引文数据网络分析的核心型新兴技术的辨识框架分析154
11.4 本章小结155
第十二章 探索型新兴技术辨识—纳米技术156
12.1 探索型新兴技术识别—纳米技术的发展背景156
12.2 探索型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分析157
12.2.1 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采集157
12.2.2 纳米专利技术间的耦合强度158
12.2.3 纳米技术核心专利聚类分析158
12.3 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识别层次160
12.3.1 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识别—层次I160
12.3.2 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识别—层次II162
12.3.3 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识别—层次III166
12.4 纳米技术领域新兴技术主题辨识173
12.5 本章小结174
第十三章 判别型新兴技术比较分析—大陆-台湾新兴技术的比较研究175
13.1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新兴技术比较的数据基础175
13.2 基于专利引文网络的核心及新兴技术识别176
13.2.1 数据选取及专利技术发展状态分析176
1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177
13.2.3 专利引文网络分析178
13.3 中国大陆与台湾典型技术领域专利引文网络分析比较180
13.4 两地核心技术领域比较181
13.4.1 核心技术领域分析181
13.4.2 描述性统计与专利引文网络分析结果比较182
13.5 本章小结183
第十四章 新兴技术发展的重要发明人及其群体识别184
14.1 新兴技术发展活动中重要发明人识别184
14.1.1 I类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识别184
14.1.2 II类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识别185
14.2 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的知识创造特征188
14.3 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的知识流动191
14.3.1 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的显性知识流动191
14.3.2 纳米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明人群体的隐性知识流动198
14.4 关键发明人辨识研究结论203
14.5 本章小结205
第十五章 新兴技术产生、发展中的关键机构群体识别206
15.1 纳米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群体分析206
15.1.1 I类纳米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群体总体分析207
15.1.2 II类纳米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群体总体分析208
15.2 纳米新兴技术发展过程各类典型机构群体的知识创造210
15.3 纳米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各典型机构群体的知识流动212
15.3.1 纳米新兴技术各机构群体的显性知识流动212
15.3.2 纳米新兴技术各机构群体的隐性知识流动216
15.4 主导企业群纳米新兴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217
15.4.1 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假设217
15.4.2 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分析218
15.5 本章小结219
第十六章 小微创新群参与新兴技术载体:制药行业专利群技术质量分析和辨识221
16.1 制药行业新兴技术发展的背景分析221
16.2 中国制药业专利技术状态与发展特征分析223
16.2.1 中国制药业及其产业技术发展特征223
16.2.2 中国制药业创新规模和增长特征分析224
16.3 中国制药业专利技术的分布分析227
16.4 中国制药业小微创新群的界定230
16.4.1 小微创新群所属技术子领域特征230
16.4.2 小微创新群专利子领域创新活动指标及其状态分析23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