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斋名“二金蝶堂”“苦兼室”,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赵之谦学书是从颜真卿入手的,《章安杂说》:“余二十岁前,学《家庙碑》,五百字无所得。”可见其用功极勤。后受包世臣《艺舟双楫》碑学思想的影响,不满足于“二王颜柳”的旧体。赴京后与沈树镛、魏锡曾、胡澍交密,癖嗜金石,书法取向上逐渐弃颜体,而转向了北魏书法,尤其心仪《郑文公碑》,郑道昭云峰山的石刻,使其领悟到“卷锋”的行笔方法,形成自身风格,曾自誉“汉后隋前有此人”。赵之谦北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书法的技法体系趋向完善。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之谦的篆刻初学“西泠八家”,后追随邓石如的印风,又参以诏版、汉镜文字等,章法多变,面目清新,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