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土空间整治理论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国土空间整治的历史演化
2.1 土地整治概念与内涵演化
2.2 我国土地整治历史阶段
2.3 河南省土地整治的历史回顾及近期成效
3 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3.1 发达国家的农业空间整治
3.2 发达国家的城镇空间整治
3.3 发达国家的生态空间整治
4 国土空间整治的相关理论基础
4.1 国土空间整治的基本属性
4.2 国土空间整治的基本理论
国土空间整治条件篇
5 河南省国土空间整治的基础条件
5.1 河南省的自然条件
5.2 河南省的社会经济条件
5.3 河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
6 河南省国土空间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6.1 河南省农业空间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6.2 河南省城镇空间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6.3 河南省生态空间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6.4 河南省矿业开发空间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土空间整治路径篇
7 城镇空间整治模式与路径
7.1 新型城镇化与百城建设提质
7.2 城镇空间整治路径
8 河南省农业空间整治分区、模式与路径
8.1 农业空间整治分区
8.2 农业空间整治模式与路径
9 河南省生态空间保护与整治路径
9.1 河南省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与空间格局
9.2 水资源保护与重点水生态综合整治
9.3 水土保育与综合治理
10 河南省矿产资源集中区的综合整治
10.1 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10.2 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10.3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
国土空间整治实践篇
11 基于大数据的城镇低效用地功能评价与整治
11.1 安阳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调查与结果分析
11.2 基于大数据的城镇低效用地功能评价
11.3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11.4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
12 河南省农田生态安全评价与整治
12.1 河南省农田生态安全评价
12.2 基于障碍因素的农田整治分区
12.3 针对不同障碍因素的农田整治措施
12.4 农田整治技术研究
13 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3.1 规划思路
13.2 项目区概况
13.3 村庄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
13.4 土地综合整治方案
13.5 产业发展规划
14 河南省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实践
14.1 煤矿塌陷地的治理与复垦
14.2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14.3 黄河下游滨河湿地的生态修复
15 新时期国土空间整治的体制机制创新
15.1 整治制度创新
15.2 整治组织创新
15.3 规划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