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地用空间设计的调整。在时间上,美国的工业化历史及与之伴随的城市地用变更过程比我国的发展阶段要早,其间各利益相关方的斗争也更为激烈,因此对美国相关个案的研究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本书选取了美国的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拟通过对这三处具体地用演化的分析,来窥测其地用资源变更过程中的逻辑及本质,从而对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有所帮助。 首先,为了厘清案例中各地用功能改变现象的背后,具体的动机、过程和动力,探索美国城市面貌变化是否存在某些逻辑,文章采用舞台比喻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地用变更社会场景加以简化叙述,采用该比喻的手法是在对复杂历史时间可叙述的同时,也照顾到案例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文所选三个案例各有侧重,但都对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状态有所关联。案例一是农业地区向工业小镇转型的案例,矛盾的焦点是劳资纠纷;案例二则涉及矿业开采所带来的环境矛盾;案例三重点展示了原先以港口运输、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进行产业转型,成为休闲、金融城市过程中的几个片断。 在分析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个三维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对本文的地用变更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这三个维度分析的层次关系是,第一是历史细节的维度,即从史实出发,围绕“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辨析。第二是权力分析的维度,偏重于政治分析的角度。第三是资本的时空维度,偏重于经济利益的角度,在更为宽泛的时间与空间视域中对历史进行理解。 在第一章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文章对所述案例进行三维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一)历史维度:美国工会组织及环保团体的行动很难摆脱基于自身利益的影响;种族矛盾的背后往往是利益问题;美国自由与正义的历史是被理想化了的;美国地方对地用变更的议题讨论,存在两极化,非黑即白的特征。(二)权力分析的政治学维度。分别从企业、政府及民众三大群体的各自的权力分配、所掌握的的权力资源、权力的来源、对权力资源的使用方式等方面对三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美国掌握资本的群体在“制度”与所谓“公正竞争”的外衣下,获得了更大的优势,更有可能在地用利益、权力的角逐中获胜。而他们的这种优势,被美国的土地制度、法律程序正当化、合法化了。(三)资本时空的维度。结合马克思价值规律公式,以及阿瑞吉和哈维等人的理论,分析认为三个案例所涉及地块看似处于美国地方层次,但在更长的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却都受到资本体系周期发展的强烈引力作用。案例中美国城市产业转型在地方层面成功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低廉、辛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是被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这种对污染向第三世界国家的转移是案例中美国地方地用变更得以进行,当地经济得以继续盈利的基本条件。 文章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美国的土地私有制,从游戏规则的角度给予了简略评述;并同时对比美国的三个案例,对我国的城市地用政策提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