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理论非金融企业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研究

非金融企业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研究

非金融企业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研究

定 价:¥35.00

作 者: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009452 出版时间: 2020-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K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为了在专业技术层面有效推动去杠杆、稳金融的落实,本书融合作者的专业视角和平台优势,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开展了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相关问题研究。本书界定了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类型,研究了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使用规则、股债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分析了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规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政策建议。本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务指导;既有每种工具的详细介绍,又有案例解析;既指出了使用中的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可为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学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作者简介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中央金融企业,是承担中央登记托管结算职能的国家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二十多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各类金融资产的中央登记托管结算机构:根据财政部的国债托管管理办法,中央结算公司是财政部唯一授权的国债总托管人,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根据人民银行的债券市场相关管理办法,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间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一级托管人;根据发展改革委授权,中央结算公司是企业债总登记托管人及发行审核的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根据银监会授权,中央结算公司还承担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和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等的开发或运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2

  三、 研究目标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一、 非金融企业降杠杆研究综述  /5

  二、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研究综述  /8

 

第三章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定义、 分类和功能  /13

  一、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定义  /13

  二、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分类  /14

  三、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功能  /16

 

第四章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17

  一、 可转债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17

  二、 可交债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22

  三、 永续债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24

  四、 优先股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25

  五、 债转股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规则  /27

  六、 各类工具适用范围的比较  /29

 

第五章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股债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  /31

  一、 可转债的股债认定和定价机制  /31

  二、 可交债的股债认定和定价机制  /32

  三、 永续债的股债认定和定价机制  /33

  四、 优先股的股债认定和定价机制  /36

  五、 债转股的股债认定和定价机制  /38

  六、 对债转股中 “名股实债” 的进一步分析  /38

 

第六章  我国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42

  一、 可转债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42

  二、 可交债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45

  三、 永续债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47

  四、 优先股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49

  五、 债转股降杠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51

  六、 混合权益工具降杠杆的典型案例和启示  /55

 

第七章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国际经验  /61

  一、 境外可转债市场经验  /61

  二、 境外永续债市场经验  /64

  三、 境外优先股市场经验  /66

  四、 境外债转股业务经验  /69

  五、 相关启示  /72

 

第八章  混合权益性金融工具降杠杆的政策建议  /76

  一、 完善政策措施的指导思想  /76

  二、 推动股债认定标准的统一  /76

  三、 健全非上市股权交易制度  /80

  四、 发挥债转股的主力军作用  /81

  五、 鼓励设立省级债转股基金  /83

  六、 挖掘可转债的降杠杆潜力  /86

  七、 发挥优先股的合规性优势  /86

  八、 推动永续债转向 “真永续”  /87

 

第九章  主要结论  /89

 

附件1  /93

附件2  /95

参考文献 /9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