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国学著作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定 价:¥89.00

作 者: 张健 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673183 出版时间: 2020-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字数:  

内容简介

  以象征为用,以认同为体。中国女排与“女排精神”、“中国电视法治节目”、抗战题材电视剧、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以及视听新综艺等传播案例,皆从属于“国家建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政治—法律共同体的“必修课”。40年来,“认同辩证法”强调作为政治认同主体的公众与作为政治认同客体的国家之间在“共现”、“共构”及元传播基础上的主体间性。在“体”“用”融通的动态摸索中,逐渐隐现某些新型传统;这些传统作为活态遗产,可以作为今后政治传播行动的工具箱,包括理念、技巧与风格,成为动名词意义上的社会行动架构。与此同时,这些新型传统不断接受快速变迁的媒介技术的巨大冲击,正缓慢而有序地重构新的“行动路线图”。

作者简介

  张健,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江苏社科英才,苏州大学“传播与认同”人文社科学术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出版有《自由的逻辑:进步时代美国新闻业的转型》《民意表达与危机治理》《视听节目类型解析》《用数字说话:民意调查如何塑造美国政治》(译著)等书,在专业或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主要学术兴趣包括政治传播、新闻传播史论、视听节目类型等。

图书目录

绪论“亨廷顿之忧”逼视下的思考
政治认同的双重主体性与双重客体性
认同建构的辩证法
政治认同是行动者与政治体系之间的传播“攻防战
历史主义研究路径
“长时段”研究框架
第一章 民族自豪感:“女排精神”的养成与符号化(1978-1986)
第一节 “祖国至上”:“女排精神”的养成
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
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第二节 偶像的诞生:“女排精神”的新闻符号化
政治权威的认可与号召
“女排精神”在体制管道内的层级推动
大规模的新闻报道
第三节 偶像的诞生:“女排精神”的艺术符号化
“国家”的具象呈现
人物的形象刻写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法律共同体”:法治节目“中国特性”的生成与定位(1985-2004)
第一节 “法律共同体”对电视媒体的功能赋予:70年代末80年代初
“法律共同体
作为新媒体的电视
第二节 法治节目试图”自己走路“:1985-1993
借鉴与模仿
灌输式宣传
第三节 法治节目成为影像化的”思考方法“:1994-2004
法治节目市场化
法治节目的类型特征
法治节目的中国属性
第四节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内生悖论与战略定位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内生悖论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战略定位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抗战剧:体制化与类型化的记忆刻写(2005-2015)
第一节 集体性与类型化:电视剧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站位
第二节 “我者即善”:抗战剧中的“我们感”营构
平民化的英雄
国民党“回归”英雄系列
女性人物
第三节 “他者即恶”:抗战剧中“敌人”的身份构建
侵略者形象
汉奸形象
腐败分子形象
第四节 个体被拖进“历史场域”:抗战剧的叙事逻辑
……
第四章 国家相册:中华民族审美意象的架构与生成(2010-2017)
第五章 让青年归心:新综艺节目触碰青年的认同密码(2012-2018)
第六章 全书结语:认同建构的逻辑与传统
参考文献
千磨万击还坚韧!——代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