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章 绪论??00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01
1. 1. 1 研究背景/ 001
1. 1. 2 研究意义/ 004
1. 2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及思路/ 006
1. 2. 1 研究目标/ 006
1. 2. 2 研究框架及思路/ 007
1. 3 研究方法/ 008
1.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010
1. 4.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10
1. 4. 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014
第2 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016
2.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016
2. 1. 1 公共产品与代际公共品理论/ 016
2. 1. 2 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 018
2. 1. 3 利他主义理论/ 020
2. 1. 4 契约理论/ 023
2. 1. 5 不完全契约(合同)理论/ 026
2. 2 环境公共品的研究综述/ 029
2. 2. 1 代际公共品的特征分析/ 029
2. 2. 2 环境公共品研究的路径/ 031
2. 2.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033
2. 2. 4 环境公共品供给对策/ 035
2. 3 对研究文献的几点评述/ 038
第3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40
3. 1 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040
3. 1. 1 国内与国际空气污染情况对比/ 040
3. 1. 2 我国水污染现状/ 047
3. 1. 3 我国垃圾污染现状/ 051
3. 2 环境污染的源头分析/ 053
3. 2. 1 工业污染依然严峻/ 054
3. 2. 2 居民的生活污染逐年递增/ 056
3.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060
3. 3. 1 环境公共品供给政策重行政干预轻市场调控/ 060
3. 3.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单一/ 066
3. 3. 3 促使污染企业外部问题内部化的政策力度不足/ 068
3. 3. 4 缺乏激励居民参与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069
3. 4 本章小结/ 070
第4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国际比较??072
4. 1 发达国家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072
4. 1. 1 美国: 从保守的环保政策到市场化运作政策/ 073
4. 1. 2 日本: 从以治为主到以防为主/ 077
4. 1. 3 英国: 坚持法治思维,疏、堵、治多管齐下/ 082
4. 1. 4 德国: 环境保护依法治理,教育先行/ 086
4. 2 发达国家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对我国的启发/ 088
4. 2. 1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优势/ 089
4. 2. 2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模式借鉴/ 090
4. 2. 3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091
4. 3 本章小结/ 092
第5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构建??094
5. 1 基本模型假设/ 094
5. 1. 1 个体/ 094
5. 1. 2 厂商/ 096
5. 1. 3 政府/ 096
5. 2 环境公共品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基本模型/ 097
5. 2. 1 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分析/ 097
5. 2. 2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品的模型结论/ 099
5. 3 政府主导下居民和企业三方合力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 099
5. 3. 1 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构建/ 099
5. 3. 2 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的结论/ 102
5. 4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博弈分析/ 102
5. 4. 1 企业自愿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机制/ 102
5. 4. 2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智猪博弈” / 105
5. 5 本章小结/ 107
第6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研究??109
6.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 109
6. 1. 1 居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109
6. 1. 2 居民对改善环境有一定的支付意愿/ 115
6. 2 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评估方法/ 116
6. 2. 1 显示偏好法/ 117
6. 2. 2 陈述偏好法/ 117
6. 2. 3 幸福感测度法/ 118
6.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20
6. 3. 1 幸福感测度法的测量优势/ 120
6. 3. 2 已有研究所测度的居民对环境公共品边际支付意愿/ 121
6. 4 本章小结/ 123
第7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拓展分析??125
7. 1 物质生活对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 126
7. 1. 1 收入水平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6
7. 1. 2 技术进步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9
7. 2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132
7. 2. 1 我国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 132
7. 2. 2 我国居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相对薄弱/ 135
7. 3 本章小结/ 137
第8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以洁净空气为例??139
8. 1 基本模型构建/ 140
8. 1. 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140
8. 1. 2 模型设定及结果/ 142
8. 2 对居民洁净空气支付意愿异质性的分析/ 144
8. 2. 1 变量选择及基本描述/ 144
8. 2. 2 模型回归结果/ 145
8.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46
8. 3. 1 幸福感测度法变量选择/ 146
8. 3. 2 模型回归及结论/ 148
8. 4 本章小结/ 151
第9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浙江省“五水共治” ??153
9.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况及其防治困难/ 153
9. 1.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起因/ 153
9. 1. 2 浙江省水污染的源头分析/ 154
9. 2 公众参与的“五水共治” / 155
9. 2. 1 “五水共治”的具体含义及规划/ 155
9. 2. 2 “五水共治”的机制设计/ 158
9. 3 浙江省“五水共治”对我们的启发/ 162
9. 3. 1 政府主导下媒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有序参与/ 162
9. 3. 2 将公共产品治理提升到与粮食、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
位置/ 162
9. 3. 3 政府系统性、综合性进行水治理的重要性/ 163
9. 4 本章小结/ 163
10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上海市垃圾分类??165
10.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的严峻事实/ 165
10.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历程/ 167
10. 2.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 167
10. 2. 2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处理实况/ 170
10. 2. 3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机制/ 171
10. 3 典型案例: 上海长宁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多方协作”
模式/ 175
10. 3. 1 上海长宁区作为首批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区域的
原因/ 175
10. 3. 2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模式/ 177
10. 3. 3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80
10. 4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况及展望/ 182
10. 4. 1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182
10. 4.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 186
10. 5 本章小结/ 191
11 章 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设计??192
11. 1 激励居民作为环境公共品供给侧的逻辑路径/ 192
11.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框架/ 194
11. 2. 1 理论基础/ 194
11. 2. 2 机制设计框架/ 197
11. 3 代际外部性视角下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203
11. 3. 1 政府必须摈弃短视,从长期政府出发/ 204
11. 3. 2 设计合理的“代际契约”,兼顾代际公平/ 205
11. 3. 3 引入竞争性的“环保基金公司”,避免政府失灵/ 207
11. 3. 4 加强环保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的常识/ 208
11. 3. 5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209
11. 4 本章小结/ 211
12 章 我国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213
12. 1 居民作为环境供给侧的意义/ 213
1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及障碍/ 215
12. 2.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 215
12. 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要障碍/ 216
12.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对策研究/ 218
12. 3. 1 居民参与环境治理需要梳理的问题/ 218
12. 3.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探索/ 219
12. 3.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23
12. 3. 4 因地制宜,渐进式引导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的
供给/ 228
12. 4 本章小结/ 231
13 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232
13. 1 本书的主要结论/ 232
13. 2 本书的不足及展望之处/ 234
参考文献??236
致谢??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