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以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视角——“集聚”为观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以期从集聚的视角为供给侧的空间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提供相关启示。首先,以空间基尼系数和熵指数为主要集聚度测算指标,测算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及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度演进趋势。同时提出有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的机理分析,最后利用系统GMM两步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其一,2003~2013年整体上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空间集聚的趋势。仅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度持续下降。其二,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专业化劳动市场和本地知识溢出效应、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制造业集聚的本地市场需求效应、区域市场化程度和法治化程度等制度因素均对生产性服务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其一,1998~2013年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度持续上升。其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产生产业间集聚正效应、产业内集聚正效应以及集聚负外部性。对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创新活动而言,其接收集聚正效应的能力更强,因此,综合效应为正,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创新活动在其周围集聚。相反,对制造业非创新活动而言,综合效应为负,即生产服务业空间集聚迫使劳动密集度更高的制造业非创新活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其三,无论制造业创新活动还是非创新活动集聚,均可以通过本地市场效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再次,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能否推动集聚地研发效率提升?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个省级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数据和随机前沿方法,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其一: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能够提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其二,2003~2013年,除黑龙江外,27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均有所上升;其三,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的研究发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部分地区之间具有较弱的空间正相关性,广大中西部省份之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2003~2013年中国各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上存在显著收敛趋势。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优化配置以及制造业研发效率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