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没坪的设计理念并不是我们从城市带来的,而是水没坪的生存环境与村民的生活需求告诉我们的——水没坪的新房该如何设计,老房该如何改造。 设计改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老房。这里的老房有80~120年的历史,村后有千年的遗迹。建筑材料完全本地化,房子很低矮,屋黑窗下,潮湿味霉。房高约2.7米,每户有一个小院。户户门前有千年以上的银杏树,让人震撼,也让人知道这个村的历史。房间与院落很规范,院门在东南,主卧为东,养殖在西北,房中设中堂,厨房有灶王爷神龛,大梁有? 建记事,院外有土地神……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这个村虽然很小,可乡村的文化与伦理却很清晰,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完整,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建筑文化与风格活的参考文献。 建筑风格与大山外的民房区别不大,只是通风、材料、工艺、实用性没有山外的民房讲究。正因为如此,老房的保护、维修就会很费时费钱。村庄耕地稀缺,住房自然拥挤。房子连着房子,一切随意而又实用,拥挤的感觉到处可见。 水没坪的规划设计,重点是老房改造,保持原有的感觉,提升生活舒适感,增改卫生间、洗浴、保暖、通风。保持原状与少设计是我们这次的设计重点。 正是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新房设计时首先考虑房子的实用性与功能性,房子占地面积不大,以山地坡地为主。防潮通风与采光都是村民(主要是在外打工回来的青年提出的要求)反映的问题。另外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希望房子好看,要像城里等。这些要求有一些我们接受,还有一些我们不会接受。比如房子要像城里,我们认为他们的愿望只是房子要洋气一些。这个需求是正常的,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向实用与漂亮看齐。 另外一部分是新设计的五套房子。因为水没坪的特殊环境与现实条件,房子在设计时,以小体量、实用、好看,更多是从未来这个村的产业考虑出发。 新房设计目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目标,近三五年是建不了,主要是没有钱,还有一个就是没有盖房子的地。建也是新旧交替,新设计的房子估计要三五年后才能实施。 目前村中有一户是保留一部分老房又新建了一部分建筑,这部分新建的部分与老房之间的融合让我们费了很大的脑筋,建了前后三个多月,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正是有这样一个磨合,有了村民内心深处的期待,我们最终才有了设计这五套房子的初心。 这里的人大部分姓杨,属一个家族,心很齐。第一户改造成功,后面几户学得就多了。第二户是旧房改造,要求更高,不在乎多花钱,室内一定要比第一户还好…… 可是问题又来了,主要是这里与世隔绝,现代建筑材料很难购买,买到也难运进村,于是无论新房与旧房设计改造都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再次调整,建筑材料本地化成为我们这次规划设计的基本定位。于是我们又坐下来,放弃原有城市建筑的想法,听取本村村民的需求,一户一户地讨论,才有了今天的五套属于水没坪的新房。 五套房屋的户型、功能、外观是根据村民意见讨论出来的,我们把最终的设计稿展现给他们时,他们很是激动。不过他们对房子二楼的阳台与走廊有很大的争论。老人都反对,年轻人喜欢。争论的结果是老人服从年轻人,在老人眼里,年轻人在城市生活过,见过世面,他们说的话在村里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紧接着,客店镇领导让人把五套房子设计稿打印出来,做成展板放在古老的村落前面,每天有很多村民在看,在琢磨…… 这个村太漂亮了。老房子,金黄的银杏叶,百年大树与低矮的茅屋,人与羊群,晨曦与炊烟。还有美丽悲哀的杨玉环的传说,让人们对这里有了神秘的遐想。有美丽的传说,有一些梦想,往往就会有美好的愿望,也自然有美丽的村落——水没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