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百年间的阐释与研究
一、清代评点传统与鉴赏式研究
二、道德判断与政治伦理批评
三、《聊斋志异》研究方法的转变
第二章 蒲松龄“瞿昙转世说”考论
一、“业果”与“孽果”之分
二、病瘠瞿昙与异僧传统
三、科举社会中的民间俗信
四、蒲松龄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第三章 1703-1704年:蒲松龄身历的灾荒与他的生活
一、灾情
二、蒲松龄荒年里的生活
三、灾荒贫困与《聊斋志异》的物质背景
第四章 《聊斋志异》:诗性的温情与偏狭
一、小说的诗性与“诗笔”
二、《聊斋志异》与蒲松龄的个人生活
三、个人好恶支配的世界
四、诗性对小说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 “花妖狐魅”的史实与话语建构
一、由虚幻达成的病态美
二、由虚幻达成的修辞策略
三、虚幻女性的文化史意义
第六章 “聊斋”侠义主题的文化阐释
一、《聊斋志异》对“侠”的新定义
二、布衣侠义
三、“不爱其躯”的女性侠义
第七章 神异化的“知己”主题
一、“士为知己者死”与个体生命的自觉
二、“悲士不遇”与“异类”知己
三、求“知己”于异性
第八章 《聊斋志异》:神怪世界中的深情
一、《聊斋志异》与抒情传统
二、《聊斋志异》中的深情世界
第九章 蒲松龄的个人意欲与《聊斋志异》
一、个人意愿和兴趣在故事中的显现
二、庶民视角与政治理解上的缺陷
第十章 国学“小说”观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一、国学“小说”观的核心及其影响
二、偏正结构的“小”说观念
三、《聊斋志异》的“小”说特点
四、《聊斋志异》中的“大”题材
五、子书与《聊斋志异》的微型叙事
第十一章 从《口技》看《聊斋志异》的想象力
一、作为文言小说的《口技》
二、以想象力见长的《聊斋志异》
三、从《聊斋志异》看语文课本的选目
第十二章 《聊斋志异》对“志怪”的改造
一、蒲松龄的文学资源
二、屈原楚辞中的神鬼世界
三、作为榜样的志怪诗人李贺
四、“聊斋”人物的屈骚特质
五、巫系文学与蒲松龄的文本控制
六、强烈的情感
附:《聊斋志异》俗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