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美国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受害者》《只争朝夕》《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拉维尔斯坦》这六部长篇小说中的政治思想。第一章阐释了“纽约知识分子”对贝娄政治思想、文学创作的影响,介绍了贝娄的创作历程和作品简介,并综述了国内外贝娄研究现状。第二章以贝娄早期“受害者”小说《受害者》和《只争朝夕》为解读对象,结合贝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主义信仰与政治经历,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或使其受害的原因得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第三章运用凝视、创伤等理论从“自然”和“暴力”两个主题分别考察贝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说《赫索格》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对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反思,它们也是贝娄对过于偏激的新左翼思想的修正。第四章运用文化工业与消费文化理论分别讨论了贝娄1975年出版的《洪堡的礼物》与2000年出版的《拉维尔斯坦》中,美国大众文化语境下诗人与人文学者为复兴文学与古典人文思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最后为结语部分,认为正是贝娄在初出茅庐时的极端左翼政治经历与晚年对其早期遭遇和信仰的修正,构成了他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政治表达与哲学思考。本书综合考察了学界对于贝娄作品及贝娄本人政治思想的各种看法,为重估贝娄不同时期作品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探讨贝娄作品的主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部分内容已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国外文学》《外语语言文学》发表,对贝娄个人与其作品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