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重新研究《哲学的贫困》:意旨、思路与结构1
一批判对象思想原貌的直接呈现1
二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关系演变之谜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10
四《哲学的贫困》研究的一个新结构13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黄金时代”18
一社会历史结构及其形态演进的深刻理解18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过渡22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复中断与延续发展25
第二章蒲鲁东论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32
一关于蒲鲁东经济哲学研究的学术史32
二哲学的实证化与社会经济学的建构35
三构成价值论的各种实践化尝试38
四蒲鲁东经济哲学理论的内在缺陷41
第三章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45
一系列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45
二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系列辩证法批判48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53
四把握现实及解决问题的不同程度55
第四章棱镜中的所有权问题58
一所有权问题的思想史谱系58
二所有权批判及“批判的批判”61
三所有权批判的现实性和革命性意义65
四私有财产的本质及其扬弃方式68
五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71
第五章破解所有权之谜的方式76
一所有权的起源、含义及发展趋势76
二土地所有权的历史起源与现实表现79
三所有权之谜的现实分析和超现实理解82
四对上述两种所有权理论的总体评判84
第六章价值形式问题的科学阐释88
一价值形式的二重性与矛盾性88
二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的实质92
三价值比例规律应用的非现实性98
四价值形式所表征的社会生产关系103
第七章从社会分工中复归人的自由108
一分工的矛盾及其原因和解决之道108
二分工的实质和它所表征的历史过程112
三蒲鲁东分工理论的三重谬误115
四消灭分工与实现自由的正确途径119
第八章破除使用机器对自由个性的束缚124
一机器的双刃作用及其破解办法124
二工厂或机器的历史分析与经济考察129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分工与机器133
四使用机器与实现自由之间的关联137
第九章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之辨141
一竞争必要性与后果相并存的矛盾141
二竞争的实质及真正现实作用145
三垄断作为竞争自我否定的结果149
四垄断与竞争之间的辩证运动153
五现代制度联结关系中的经济范畴156
第十章共产主义及社会革命的审视160
一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则160
二共产主义学说史的梳理考察164
三共产主义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167
四共产主义评判社会革命的标准170
五思想论战的再评价及当代启示176
第十一章个人与社会历史之关系的把握180
一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历史地位180
二各种关系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体184
三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之考辨188
四透视社会历史的阶级分析法192
第十二章《哲学的贫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关系198
一社会和历史的现实前提及运动形式198
二分工的实质和它所表征的历史过程202
三竞争的历史性及其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表现204
四共产主义的本质、作用和实现路径207
第十三章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哲学的贫困》212
一“总的结果”指导下的“原本批判”212
二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再次整合215
三批判与建构所得出结论的具体运用219
四“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首次科学概述221
五“《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223
第十四章同时代思想图景中的《哲学的贫困》227
一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227
二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生活的观照234
三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及其实现途径 240
第十五章《哲学的贫困》的当代实践启示245
一“真正的哲学”之时代使命245
二剖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249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宗旨254
参考文献257
索引262
附录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