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一、太虚的佛学思想形成过程
二、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发展脉络
三、小结
第一章 体用思想之辨
第一节 唯识学的体用思想
一、体用必须一致
二、相对的体用不二
三、绝对的体用不二
四、正智与真如的体用不二
第二节 欧阳竞无的体用简别思想
一、体用对立
二、即用显体
三、即体求体
第三节 太虚的体用圆融思想
一、六种缘起理论的体用圆融
二、阿赖耶识缘起理论的体用圆融
三、三自性理论的体用圆融
四、“圆中性”的体用圆融
五、佛性“皆有”与“分有”的体用圆融
第四节 小结
一、体用简别的思想渊源
二、“无余涅槃唯一宗趣”的思想动因
第二章 法相唯识能否分宗
第一节 法相唯识“分宗说”
一、“分宗说”的形成过程
二、“分宗说”的大义
第二节 “一宗说”与“分宗说”之辨
一、“宗”义的界定
二、缘起与缘生的开合
三、教相与观行的统
四、法相与法性的通贯
第三节 小结
一、标准的双重性与一贯性
二、平面、形式的逻辑与立体、辩证的逻辑
第三章 《大乘起信论》之辨
第一节 欧阳竞无对于《起信论》的批判
一、对“真如受熏”义的批判
二、对“随缘不变”义的批判
第二节 太虚对于《起信论》的维护
一、与欧阳竟无相同之阐释
二、“佛法总聚”之思想立场
三、对“真如”之不同阐释
四、对“熏习”之不同阐释
第三节 小结
一、宗派见的困境
二、观义释名的原则
第四章 儒佛关系之辨
第一节 欧阳竟无的儒佛之辨
一、严格区分儒佛
二、从用上沟通儒佛
三、从体上沟通儒佛
第二节 太虚的儒佛之辨
一、人性论之辨
二、对儒家的拣择与融摄
第三节 小结
一、儒佛之辨的异同
二、从辨异到求同的原因
第五章 佛教与宗教、哲学之间
第一节 佛教与宗教之间
第二节 佛教与哲学之间
第三节 文化的抉择
第六章 佛教教育思想对比
第一节 教师的选择和标准
一、欧阳竟无的接续师之说
二、太虚的师资境界
第二节 教学的内容和次第
一、经典的闻思之道
二、佛法的融贯之道
第三节 教学、研究的方法
一、汉学为辅、宋学为主的方法
二、信解行证整体相应的方法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一、典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