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生教育》系定名为“中外教育交流与变革”,其中“交流”指中外之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变革”则指中国自身学校教育的变革。这两者自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产生之后,一直处于一种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状态。但学校教育无论是在理论层面、制度层面,或是教育教学实践层面,若进行线性梳理和分析,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不是一个小小的书系即能完事,因此在着手选题时,既要考虑研究者自身的学研能力和知识基础,又要考虑研究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其结果就是产生了“码堆”的10部著作或10个方面的研究,虽说有些杂乱,但并非完全无“章”。就学校教育的层次看,有学前教育方面和研究生教育层级的交流和变革作代表;就学校教育的类型看,有专门美术教育和电化教育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教育交流与演变作代表,就教育交流的主体而言,既有来华者,也有华人出国者;既有受教者——学生群体,也有授教者——教师群体;就教育交流的成效而言,既有促进自身教育发展的教育翻译,又有促进中国社会变化的人才培养……当然,就教育交流的主要渠道或重要途径而言,留学教育及留学生群体着墨多;就教育交流的流向及成效而言,则选题大多立足于中国自身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所有这些选题,从时间上来看,大多立足于“近代”。但如前面所言,中外教育交流与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在过去近一个半世纪主要呈现为逆向交流的基础上,已开始转入以互向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缘此,《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生教育》系在外人来华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两项研究上,将其时间下限延至“当代”——以利于人们借以窥见新的“时代变局”中教育交流流向、形态变化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