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海洋科学研究与实践(套装上下册)》始于1956年及6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当年号召“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进行海岸地貌与沉积学基础理论学习之同时,参加生产实践而从事海港选址与海岸带砂矿勘探工作。坚持近三十年的工作实践,学习领悟到调查研究海岸带动力——波浪、潮汐、海流作用,河流入海水沙效应,与海岸带地质基础、岩层结构特性,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其效应与所形成的地貌特点,论证海岸带发育的成因与发展动态,勘定了胶辽半岛海滨锆英石、金红石等稀有元素砂矿分布与Cl级矿量;更多的实践是海港选址,通过海岸带动力地貌调查与剖面定位观测,选定“深水、浪稳、泥沙回淤少”的港址。历经夏日酷热、冬春寒风与晕船之苦,成功地完成了渤海、黄海与南海若干港口的选建:秦皇岛新港区,南李庄海军码头,山海关船厂港,广西北海地角海军码头,广东调顺与海南铁炉海军港以及扩建三亚港等中小型港口;发展完成了海南洋浦港,江苏洋口港与唐山曹妃甸等重要深水港址的选建与防止航道骤淤等问题。其中,利用渤海潮流通道深槽与古滦河河口沙坝曹妃甸岛组合建成的10万~30万吨级的曹妃甸深水大港,利用在黄海的古长江河谷与辐射强潮流动力结合组建的15万吨级洋口深水港,以及在海南利用火山喷溢玄武岩流阻断的构造下沉古河道与强劲潮流往复冲刷作用选建的洋浦港,是应用海岸动力地貌原理成功选建深水港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