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 中动语态
二 中动结构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主语的标记
二 动词的标记
三 附加语的标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 构式语法
二 原型范畴理论
第六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
一 “NP+V起来+AP”结构
二 “NP+难/好/容易/能/可以+VP”结构
三 其他结构
四 中动句式群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生成与动因
一 生成语法研究
二 认知研究
第三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构句条件
一 影响效应
二 施事限制
三 责任条件
四 联合构句条件
第四节 汉语中动结构对其组成成分的限制
一 主语
二 动词
三 附加语
第五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一 语义特征
二 句法特征
第六节 汉语中动句的内部语法关系
一 结构层次
二 “V起来”的句法地位
第七节 以往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第三章 中动语义的特征及其核心探讨
第一节 中动语义的特征新解读
一 属性义
二 情态性
三 非施事主语的责任性
四 施事性
五 类指性
第二节 中动语义的核心
一 以往研究分析
二 中动属性义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
第一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依据
一 中动语义
二 动词核心
第二节 疑似中动结构分析
一 “NP+V起来+AP”结构
二 “NP+V上去/来/着+AP”结构
三 “NP+好/容易+VP”结构
四 其他结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中动结构的构式性
第一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构式地位
一 形式上的不可预测性
二 意义上的非组构性
三 对组成成分的限制
四 搭配偏向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构式属性
一 论元结构构式的类别
二 作为减价构式的中动结构
第三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构式特点
一 中动结构的构式维度分析
二 中动结构的构式要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P+V起来+AP”中动句内部的语法语义关系分析
第一节 “NP+V起来+AP”中动句的谓语核心
一 “NP+V起来+AP”结构的层次关系
二 “V起来+AP”的句法核心争论
三 句法核心的判断方法
第二节 “NP+v起来+AP”结构的语义核心
一 语义核心的判断标准
二 AP的语法地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中动结构的论元实现
第一节 隐性施事
第二节 非施事主语
一 主语的形式特征
二 主语的语义类型
三 主语的指称特点
四 主语的施受特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汉语中动结构对其动词的选择限制
第一节 动词的形式特点
一 动词的时体特征
二 动词的复杂程度
第二节 动词的意义特点
一 自主性
二 及物性
三 体类型
四 物性角色类型
第三节 中动词的及物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汉语中动结构对其附加语的选择限制
第一节 附加语的形式特征
第二节 附加语的意义特征
一 难易类
二 适意类
三 性质类
四 时间类
五 结果类
六 复杂类型
第三节 附加语的替代形式
第四节 附加语的理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汉语中动结构范畴的原型性
第一节 中动结构的原型性特征
一 语义特征
二 句法特征
三 原型性特征
第二节 中动结构范畴
一 原型性中动句
二 非典型的中动句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汉语中动结构与其类似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汉语里的其他结构
一 汉语中动结构与主动结构
二 汉语中动结构与被动结构
三 汉语中动结构与受事主语句
四 汉语中动结构与话题句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英语中动结构范畴
一 英语中动结构范畴
二 英汉中动结构范畴的异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发现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