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我国生态生产力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呈现生态化趋势
(二)我国亟须探索生态生产力发展的中国道路
二 我国生态生产力发展问题的提出
(一)生态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生态生产力的内涵
(三)生态生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 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
四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生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时代主题
(一)传统生产力发展观的弊端日益凸显
(二)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时代主题
二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
三 人们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科技快速发展、生态生产力理论日益成熟
(一)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理念日益增强
(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三)生态生产力理论研究逐步完善
四 生产力理论受到高度重视、生态法制建设初具规模、生产力促进体系日益完善
(一)生产力理论受到高度重视
(二)与生态生产力相关的生态法制建设初具规模
(三)生产力发展促进体系日益完善
五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与发展机制
一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变革
(一)生产主体从“经济人”转向“生态人”
(二)劳动对象由“硬资源”向“软资源”拓展
(三)劳动资料优化从关注“水平维度”转向关注“生态维度”
(四)生产过程从“单向式”转向“闭环型”
二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目标
(一)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其生态维度的发展目标
(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是其水平维度的发展目标
(三)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合理需求是其价值维度的发展目标
三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机制
(一)人与自然互融共生的发展理念
(二)“用自然发展自然”的实践方式
(三)生态生产力各要素的协同演进机制
第三章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 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及建构意义
(一)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二)建构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意义
二 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建构
(一)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建构原则
(二)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建构依据
(三)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建构主体与方法
(四)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建构层次
三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微观模式
(一)资源控制型发展模式
(二)数据驱动型发展模式
(三)文化附加型发展模式
(四)标准倒逼型发展模式
(五)终端治理型发展模式
四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应用
(一)各类模式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其运用要体现灵活性
(二)各类模式之间存在交叉渗透关系,其运用要体现综合性
(三)各类模式并非固定不变,其运用要体现创新性
第四章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现状
(一)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依托,构建了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多元形态
(二)以农业领域为重点,生态生产力发展实现了局部突破
(三)工业领域是核心,生态生产力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辐射型发展道路
(二)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的集聚型发展道路
(三)以生态服务业为主导的渗透型发展道路
三 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保障
(一)政府主导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企业行为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
(三)公众参与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有力助推
第五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生产力
一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概述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缘起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渊源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举措
(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是生态环保一体化
二 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一)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概述
(二)生态生产力是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的钥匙
三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SWOT分析
(一)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之SWOT分析法应用
(二)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优势
(三)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劣势
(四)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机遇
(五)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挑战
(六)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SWOT分析的结论
四 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和定位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
(二)成立具有统筹协调职能的协同发展机构,打破行政壁垒
(三)探索推动京津冀生态生产力协同发展的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四)探索建立适应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生态保护格局和产业协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