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东盟研究(2020年第三辑 总第十五辑)

中国-东盟研究(2020年第三辑 总第十五辑)

中国-东盟研究(2020年第三辑 总第十五辑)

定 价:¥76.00

作 者: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71247 出版时间: 2020-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东盟研究》于2017年创刊,由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聘请国内外知名东盟问题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本刊围绕中国-东盟研究领域,重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致力于中国-东盟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的有机融合,一年四辑(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辑设置了国别研究、“一带一路”、研究综述等栏目,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与展望,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内容详实,条分缕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既适合高等院校在校生学习阅读,也适合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及政府官员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前身是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导,联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由广西大学牵头,协同国内外重点高校、重要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中心以打造“国家急需、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目标,致力于发展中国-东盟领域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重大问题的合作与创新研究,培养“东盟通”特殊人才,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外部环境和外生因素的变化,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为加强对中国-东盟区域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政策咨询和人才支持,中心于2015年3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轮组建签约。第二轮组建签约后的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由28个单位构成。主要包括牵头单位广西大学,核心单位10家(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支撑单位6家(外交部亚洲司、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商务部亚洲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成员单位11家[南京大学商学院、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安邦咨询公司、东中西区域改革和发展研究院、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2019年9月,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依据《理事会章程》要求,围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间“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建设目标,秉承“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理事会领导,学术委员会对学术问题把关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发展目标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以国家和东盟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重大协同创新研究任务为牵引,以服务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重大需要为宗旨,提升科研、学科、人才“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优化国际问题研究全方位创新环境,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体制创新于一体,世界的区域发展理论创新高地、政策咨询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使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学术高地。·科学研究世界的区域发展理论创新高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共同支撑将在科研上体现创新。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打造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学科建设建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国家特色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中心将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创新研究成果,形成新学科课程基础,有计划地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受国内外同行研究人员参与相关项目研究,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努力将创新中心建成本学科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高地。·人才培养国际知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7校2院、2央企”的协同机制,并有5所高校作为成员单位加入,实现人才培养“需求与供给”对称,可以建立跨国家、跨学科、跨学校、跨领域的人才培养平台。·智库建设国际著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的组建涉及党、政、军、学、研、企各行业,既有理论研究人员,又有实践部门的案例支持,科研成果的决策应用性将更加突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试验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作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可以为人文社科领域科学研究开设试验田,在探索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平台与研究团队集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目标,加强10个创新平台建设。协同机制形成后,将集中形成6个研究团队。这6个研究团队集成,共有49支研究队伍,分别由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担任主要负责人,分布在10个协同创新平台。“中心”打破协同单位原有界限,实行“校校协同”“校院协同”“校所协同”,以课题和任务为纽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型合作。为了充分调动协同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协同高校在基本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科学研究、政策咨询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现实案例、数据库建设方面的优势,中心对各协同单位在建设中的分工都有所侧重。

图书目录

国别研究
“佛系”社会主义抗疫进行时:来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故事
危而不乱的政权更替:马来西亚“二月政变”分析
民盟执政以来缅甸政治转型挑战及其应对
杜特尔特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及原因探析
“一带一路”
以点带面:“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尼西亚的深层问题
——以雅万高铁为例的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实施:进展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面向东盟的广西文化软实力研究
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的稳定性
——基于国际智库的阶段性研究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研究
文献综述
附录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简介
《中国-东盟研究》征稿启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