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锋,男,1974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植物学会秘书长、广东省园林学会理事、广州市林学会理事。1997年参加工作,早期专注植物分类、资源调查工作,打下较扎实的植物分类学功底,熟悉华南地区植物种类和分布。近年来致力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收集观赏和药用植物资源300多种,筛选出多种有开发利用前景的药用植物。丰持完成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第二次全国调查规划及总调查报告编撰、广州花城绿城水城建设植物选择与配置指引等工作;主持召开5次学术研讨会,培训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人员1000多人次,为广东省的林业发展和城市绿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项目子专题,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子课题20多项。“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中国南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产业化”“广东省特色植物资源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研究成果分别获2012、2013、2016、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奖励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中国景观植物》《东莞园林植物》《南昆山植物》等,参编专著20多部;指导研究生30名。易绮斐,女,1971年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及野生资源的评价与利用研究。近年来主要对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编目,筛选代表性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生物学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对澳门的野生植物物候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监测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专题1、港澳合作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30多项。撰写科研论文50多篇;编写专著40多部,其中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了《鹤山树木志》《鹤山古树名木》《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东莞园林植物》《中国景观植物》《南岭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东莞植物志》《中国南海诸岛植物志》《海南省七洲列岛的植物与植被》《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海南植物》《澳门古树名木》《广州野生植物》《广州风水林》等专著10余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获国家授权新品种保护权2个:制定地方行业标准5个,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