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清代张璐(1617-1700)撰。刊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卷。卷首无凡例、序例。载药786条,每条一药或数药,以《本经》药物为基础,兼收后世医家常用之品,包括《本经逢原/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首载之上党人参等。分类仿《本草纲目》,计有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虫、龙蛇、鱼、介、禽、兽、人等32部。每药内容分两部分:药名下引述《本经》原文或诸家本草载述,阐明性味、功效、主治,以及炮制、产地、性状鉴别等内容;继列“发明”一项,阐释药理、临床应用,以及学术见解、用药经验等。对前人所述不当者即予指正。强调辨证用药,如认为黄连、黄芩、黄柏功能降火去湿止泻痢,对虚寒泻痢不宜投用。对药物配伍应用亦颇重视,如认为白芍为治血痢必用之药,应配肉桂同用,方能获敛中寓散之功等。对药物质量、药材来源与药效之关系,以及药物真伪鉴别等亦有论述。或以己之见,将各家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所得阐述其中,条理清晰、运用方便。后世对《本经逢原/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有较高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日:“时珍书多主考订,希雍书颇喜博辩,璐书则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