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inux介绍及命令行访问系统\t001
1.1 Linux系统的发展史\t001
1.2 RHEL8的新特性\t003
1.3 命令行及常用命令的使用\t004
1.4 本章小结\t008
第2章 Linux文件系统和编辑文本文件\t010
2.1 Linux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t010
2.2 访问文件系统\t012
2.3 管理文件及目录\t013
2.4 Bash Shell通配符\t019
2.5 编辑文本文件\t019
2.6 本章小结\t022
第3章 Linux系统中的用户、群组与权限\t023
3.1 本地用户的分类\t023
3.2 利用命令行管理本地用户\t024
3.3 su-与sudo\t026
3.4 管理密码文件\t027
3.5 群组\t029
3.6 登录Shell与非登录Shell\t031
3.7 权限管理\t033
3.8 本章小结\t040
第4章 ACL对文件的访问\t041
4.1 对文件设置ACL权限\t041
4.2 对目录设置ACL权限\t043
4.3 删除ACL权限\t045
4.4 本章小结\t046
第5章 管理Linux进程\t047
5.1 进程的产生与进程的状态\t047
5.2 查看进程\t050
5.3 在后台运行任务\t058
5.4 管理进程和任务\t059
5.5 nice值与进程优先级\t062
5.6 本章小结\t064
第6章 利用systemd管理系统\t065
6.1 systemd简介\t065
6.2 利用systemctl命令查看单元信息\t066
6.3 利用target.unit管理不同环境\t070
6.4 单元配置文件\t072
6.5 本章小结\t078
第7章 RHEL8系统中的网络管理\t079
7.1 网络接口命令规则\t079
7.2 利用nmcli命令管理网络\t080
7.3 手动修改网络配置文件\t082
7.4 验证网络连接\t083
7.5 设置主机名\t088
7.6 本章小节\t089
第8章 软件包管理\t090
8.1 RPM软件包管理器\t090
8.2 使用yum管理软件包\t094
8.3 本章小结\t103
第9章 RHEL8启动流程\t104
9.1 系统启动流程\t104
9.2 GRUB2的配置\t106
9.3 系统故障排查\t110
9.4 重置root用户的口令\t115
9.5 本章小结\t117
第10章 磁盘管理\t118
10.1 MBR分区方案\t118
10.2 GPT分区方案\t119
10.3 利用parted工具进行分区\t120
10.4 创建文件系统\t124
10.5 挂载文件系统\t125
10.6 磁盘调度\t127
10.7 本章小结\t132
第11章 逻辑卷管理器\t133
11.1 逻辑卷管理器简介\t133
11.2 LVM术语\t134
11.3 创建LVM\t135
11.4 扩展卷空间\t139
11.5 缩小卷组\t141
11.6 本章小结\t142
第12章 使用stratis管理逻辑分层\t143
12.1 stratis架构\t143
12.2 stratis分层\t144
12.3 创建和监控stratis\t144
12.4 创建快照\t147
12.5 本章小结\t147
第13章 利用tuned进行系统调优\t148
13.1 静态调优\t148
13.2 动态调优\t148
13.3 tuned配置文件的选择\t149
13.4 管理tuned配置文件\t150
13.5 自定义配置文件\t151
13.6 本章小结\t155
第14章 系统监控工具\t156
14.1 vmstat\t156
14.2 mpstat\t158
14.3 pidstat\t159
14.4 iostat\t160
14.5 sar\t162
14.6 系统压力测试\t165
14.7 本章小结\t169
第15章 CPU与进程调度\t170
15.1 多任务与进程调度器\t170
15.2 更改调度策略\t172
15.3 CFS\t173
15.4 针对CFS的调优\t174
15.5 CPU缓存\t175
15.6 本章小结\t178
第16章 内存优化\t179
16.1 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t179
16.2 内存缺页与TLB\t181
16.3 内存回收\t182
16.4 回收页缓存与匿名页交换\t185
16.5 OOM Killer\t186
16.6 本章小结\t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