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来重视农村调查与研究,《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是该基地新版“中国农村调查”项目的重要成果,在付梓出版之际,特作以下说明。1.口述调查依托基地“百村观察”项目,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定点观察村庄和众多非定点观察村庄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合适的对象。同时,考虑到中国地域广大,不平衡性强,根据抽样原则,对口述样本相对缺少的省份、县市进行了补充调查,口述样本基本覆盖全国各个区域。2.口述调查对象都是亲身经历过特定历史变迁、身体健康、头脑清晰、记忆力较好的老人,这些人都能完整地口述相关事件。但是,由于受访者基本上是80岁以上的老人,受个人经历、记忆偏差等的影响,受访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讲述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为客观、真实展现受访者的讲述,材料中除对个别明显有误的讲述进行更正或注释外,一般都保持原样。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3.口述调查时全部进行了录音,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将录音一字一句地转换为原始文本,包括受访者口述时的语气、神情等,均在原始文本中做了记录。之后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阶段整理。本书即是分阶段整理、分地区编排形成的。材料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单位等均为实名,文字整理基本上采用了受访者的原话,保留了大量的地方性话语,有些方言口语化明显且难以理解的做了相应注释。4.本书中的文字材料、照片、证件资料等,均获得了受访者的书面或口头授权。凡是从档案馆等机构获得的资料,均注明了来源。5.对于受访者讲述到的容易引起争议以及有待于进一步核实的内容,在不影响材料完整度和客观性的前提下,编辑组进行了部分删减,其他的则基本保持原貌。6.由于访谈对象提供内容的局限性,并非所有访谈的栏目都是齐全的,对此并未强求统一。7.由于是口述几十年前的历史,同一个村的老人对同一件事往往说法不一,对这类问题一般都会按多数人的说法统一,但少量的不一致没法处理。不过,对整体阅读没有什么影响。8.书稿中的受访者一般都有单人照片,但也有少量的照片是受访者与调研员及他人的合影,考虑到绝大多数照片都没必要说明,照片也就没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