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音乐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

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

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

定 价:¥142.00

作 者: 辛雪峰 著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9600292 出版时间: 2019-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36 字数:  

内容简介

  《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民族音乐学研究强调把历史时段与社会变迁相结合,强调文化阐释,注重采用田野调查方法探索微观社会。具体到书中,则是通过对秦腔和三大戏曲剧社及院团史料加之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等的梳理,试图还原陕西三大戏曲剧社及院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同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尤其是对目前健在的艺人所经历的事件通过口述记录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研究过程中,笔者时刻警惕,“对研究对象容易产生想当然的联想与判断,以及被访对象面对一个曾经亲历的事件可能会出现的有选择地传达信息。”《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借鉴梅利亚姆的三分模式,将观念、行为、乐音作为秦腔音乐研究的重要维度,但并未机械套用这一模式,因为三分模式是梅利亚姆与所处时代的对话,而中国的艺术强调艺术的政治作用或社会意义。因此,该书依据“制度——行为——乐音”这一主线来构建框架。同时对这三方面做了进一步界定,即从“文艺制度(政策)——剧社行为——秦腔音乐”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简介

  辛雪峰,1972年生,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并留校工作。200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概论、戏曲音乐等课程教学工作。在《戏曲研究》《戏曲艺术》《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交响》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易俗社会与秦腔音乐的百年变迁》、《长安古代音乐艺术》、《长安古代舞蹈艺术》(合著)三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秦腔音乐的百年变迁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参加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并担任评审专家。任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戏曲)技能大赛评委、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评论专家、第11届艺术节评论专家、第4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评论专家、第8届陕西省艺术节评论专家。

图书目录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基本内容以及预计突破的难题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资料介绍
六、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制度变迁与文化调适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的内涵
二、制度的内涵
三、制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四、制度与文化视域中的秦腔改革
第二章 制度采借与文化繁荣(1895~1949)
——秦腔改革三大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意社——传统秦腔的守望者
(一)三意社的历史沿革
(二)传统秦腔班社的管理体制
(三)民间科班的培养模式
(四)上演传统戏为主的演出活动
(五)三意社的秦腔音乐改革:以《苏武牧羊》《玉堂春》《娄昭君》为例
(六)三意社的艺术风格:慷慨激昂 响遏行云
二、易俗社——改良秦腔的引领者
(一)西安易俗社的成立及其历史背景
(二)管理体制:共和制管理体制
(三)教学模式:艺文并重的教学模式
(四)编演新剧本:三民主义思想的推广与传播
(五)易俗社的秦腔音乐改革:秦腔“雅化”改革
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烽火岁月中戏曲现代戏的拓荒者
(一)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的历史背景
(二)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三)民众剧团的演出活动:戏曲下乡宣传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四)剧目创作:崭新的革命主题.|
(五)民众剧团的秦腔音乐改革:老瓶装新酒
(六)秦腔表现现代生活的探索:借鉴话剧的表演手段
(七)革命现代戏探索的里程碑之作:《血泪仇》
四、“演员为中心”的唱腔机制
五、三大剧社的比较及特征
(一)三大剧社的比较
(二)三大剧社的特征
第三章 制度重建与文化培育(1949~1966)
——红色政权的合法性吁求与秦腔改革三大模式的整合
一、政权更迭——文化制度变迁的强制力
二、“戏改”运动——史无前例的戏曲教育现代化改造工程
(一)改人:艺人身份的转变之路
(二)改制:国营剧社的改造之路
(三)改戏:红色戏曲的演绎之路
三、文艺创作的三化标准: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
四、秦腔剧目改革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契合
五、创腔机制——新音乐工作者和老艺人协作创腔
六、秦腔音乐的改革与创新
(一)利用传统表现现代的尝试:秦腔现代戏《刘巧儿》
(二)“鬼戏”风波:《游西湖》
(三)灯光、舞台美术:技术带来的突破
七、关于秦腔改革的讨论
……
第四章 制度失序与文化偏至(1966~1976)
——因革命之名:民众剧团模式的异化发展
第五章 制度明晰与文化自觉(1976~2015)
——秦腔改革三大模式的消长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