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梁县志(1986~2005)》(以下简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真实地记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二、时限。本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5年。但根据需要,个别篇章突破了上下限时间的限制。图片资料延至2014年,书中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图片因年久缺失无法收集。三、体例。本志遵循横排竖写和按事分类设志的原则,采用志、述、记、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体,述而不论。全书分为上、下册,下设置篇、章、节、目四个层次。四、文体。本志一律采用语体文、记述体,语言文字力求严谨、朴实、通俗、简明、易懂。五、称谓。机构、职务、地名等,均按照不同时期的实际称谓记述。专用名词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其后均用简称。人物称谓用第三人称。六、人物。人物传记中的入传人物为首轮志书所遗漏及1986~2005年间去逝,对铜梁县和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铜梁籍人,及外县人在铜梁工作而对铜梁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人物简介和人物表,党政方面:县内铜梁籍人只收录正科局级以上的实职负责人,县外铜梁籍人只收录县级正职以上实职负责人;军队方面:只收录铜梁籍团级以上正职负责人;职称方面:只收录铜梁籍(包括铜梁工作的外县人)副高级技术职称者;英模方面:只收录军队二等功以上功臣和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生产)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企业方面:只收录2005年时县内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县外1亿元以上资产拥有者。七、资料来源。本志中的绝大部分资料由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提供。有一部分资料由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和铜梁县档案馆提供。八、数据。本志中的各种数据、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