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

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

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

定 价:¥100.00

作 者: 蔡茂荣,李友松,程由注,洪照宽,张芝平 等 编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581711 出版时间: 2021-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字数:  

内容简介

  福建省寄生虫病种类多、数量大,有“热带病之乡”别称。肺吸虫病是其中重要的病种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闽北开始的病例调查和随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拉开了我国对中间宿主螺类和第二中间宿主蟹类的新种报告的序幕,成为对全国螺类和蟹类调查的样板以及对这两类标本的清理、定位,不但有多部专著问世,而且所总结的经验和做法一直影响至今,并被发扬光大。《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收集了一百多年来寄生虫学专家和防治工作者对全省肺吸虫病开展的调查研究的论著和资料,结合数十年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揭示了福建省的肺吸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和转续宿主种类繁多。虫种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为主,还有三平正并殖吸虫、福建并殖吸虫、闽清并殖吸虫和沈氏并殖吸虫;传播媒介宿主有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和多种拟钉螺等螺类新种,以及第二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等数十种蟹类新种;终末宿主以野生猫科动物为主;疫区广泛分布,病例以散在发生为主,兼有群集暴发的重流行区。病例分析显示,肺吸虫病症状体征复杂多变。经过数十年的防治,本病在福建省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分布、流行得到了系统调查,并获得肺吸虫病自然疫源地的丰富资料,调查研究方法既有传统形态学优势,又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等诸多改进,其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的出版,使宝贵资料不再流失,既尊重先人的艰苦劳作,有利于全省防控工作的开展,又是对全国乃至世界的肺吸虫病研究的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蔡茂荣,男,1964年11月生,1985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卫生系卫生专业,现任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教授,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重大疾病防控;发表学术论文46篇,申报专利2项;主持漳州市重大科技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开展漳州及相关地区肺吸虫病传播宿主研究,发现沼蜷螺、沟蜷螺、华南溪蟹、南海溪蟹和闽溪蟹等属新物种,丰富了福建省肺吸虫与肺吸虫病自然资源研究资料。2003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评为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先进科技工作者”;2008年11月,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2年8月,被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漳州市第二批优秀人才称号;2018年,被漳州市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疗卫生专家”。李友松,男,1944年2月生,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兼《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辑部主任(至2017年)和华东地区肺吸虫病防治研究协作组组长,长期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与研究;发表论文15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持和参加多部专著编写,主要有《中国并殖吸虫虫种争鸣》《战争与血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实用肺吸虫病学》《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等;退休后继续参与医学史考证或宣教材料整理。程由注,男,1950年10月生,原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二级教授和原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常委。197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师从林宇光教授,主要从事螺、蟹标本采集和斯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实验感染研究。唐仲璋院士的“寄生虫世界真有趣,寄生虫学是生物学里很特别的学科”的谆谆教导影响其一生从业。程由注长期致力于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和人体寄生虫调查研究(报告福建棘隙吸虫、闽清并殖吸虫新种;发现人体感染福建棘隙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狭睾棘口吸虫、埃及棘口吸虫、东方次睾吸虫等,为国内外新纪录,报告人体感染台湾棘带吸虫,为国内新纪录)。开展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合作项目;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和国家种质资源平台合作项目:福建省寄生虫标本及资料的整理、整合和新资源研究(报告唐氏拟小豆螺和漳州华溪蟹等10多种并殖吸虫媒介宿主新种)。1998-2000年,受林宇光导师嘱托,帮带厦门大学海外学院博士生Toure学习研究肺吸虫生物学。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10余项;其中两次进京受奖。2001年和2007年申报科技奖项时均得到唐崇惕院士推荐并给予书面材料评价。退休之后依然奔波于崇山峻岭、丛林溪坑,捕捉标本,探索未知。

图书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