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胡杨和灰杨概述1
1.1.1分类地位1
1.1.2地理分布1
1.1.3生物学特性2
1.1.4生态学特性3
1.2植物异形叶性研究进展6
1.3胡杨、灰杨异形叶性研究进展7
1.3.1异形叶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7
1.3.2异形叶光合生理研究进展8
1.3.3异形叶水分生理研究进展8
1.3.4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9
1.3.5异形叶空间分布研究进展10
主要参考文献11
第2章异形叶发生分布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6
2.1研究方法16
2.1.1研究区概况16
2.1.2试验设计16
2.1.3异形叶类型的划分17
2.1.4异形叶和花空间分布调查17
2.1.5数据统计分析18
2.2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1胡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2灰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20
2.3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1胡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2灰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3
2.4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1胡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2灰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4
2.5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1胡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2灰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5
2.6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1胡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2灰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7
2.7小结与讨论28
2.7.1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28
2.7.2异形叶性与花发生分布的关系28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3章异形叶形态结构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30
3.1研究方法30
3.1.1研究区概况30
3.1.2试验设计31
3.1.3采样方法31
3.1.4叶片形态结构指标测定方法31
3.1.5数据处理方法31
3.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4
3.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9
3.4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5
3.5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9
3.6小结与讨论52
3.6.1异形叶形态结构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2
3.6.2异形叶形态变化与生态适应53
3.6.3异形叶解剖结构变化与生态适应53
主要参考文献54
第4章异形叶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7
4.1研究方法57
4.1.1研究区概况57
4.1.2试验设计58
4.1.3采样方法58
4.1.4叶形态和叶片干重的测定58
4.1.5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测定58
4.1.6叶片生理指标测定58
4.1.7数据统计分析方法59
4.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2
4.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6
4.4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1胡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2灰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9
4.5异形叶水分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1胡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2灰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2
4.6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1胡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2灰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4
4.7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7
4.8小结与讨论79
4.8.1异形叶形态结构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2异形叶光合能力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3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0
4.8.4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1
主要参考文献81
第5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84
5.1研究方法84
5.1.1研究区概况84
5.1.2试验设计84
5.1.3采样方法84
5.1.4茎叶和花芽形态指标测定方法85
5.1.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85
5.2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1胡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2灰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6
5.3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1胡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2灰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1胡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2灰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0
5.5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1胡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2灰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3
5.6小结与讨论94
5.6.1当年生茎、叶和花芽形态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4
5.6.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变化与植株阶段转变的关系95
主要参考文献95
第6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7
6.1研究方法97
6.1.1研究区概况97
6.1.2试验设计97
6.1.3采样方法98
6.1.4茎叶形态指标测定98
6.1.5茎叶生理生化指标测定98
6.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98
6.2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9
6.2.1胡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99
6.2.2灰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0
6.3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02
6.3.1胡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2
6.3.2灰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3
6.4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5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1胡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2灰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6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7小结与讨论108
6.7.1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108
6.7.2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成花能力的关系109
主要参考文献109
第7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11
7.1研究方法111
7.1.1研究区概况111
7.1.2试验设计111
7.1.3采样方法111
7.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12
7.1.5茎叶养分含量测定方法112
7.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12
7.2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1胡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2灰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5
7.3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1胡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2灰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9
7.4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1胡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2灰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5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1胡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2灰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3
7.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2灰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7小结与讨论125
7.7.1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变化的特点125
7.7.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26
主要参考文献126
第8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激素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28
8.1研究方法128
8.1.1研究区概况128
8.1.2试验设计128
8.1.3采样方法129
8.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29
8.1.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方法129
8.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29
8.2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1胡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2灰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4
8.3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1胡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2灰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42
8.4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7
8.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9
8.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性149
8.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