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载体,据史料记载,从西汉即以石代金,用碑刻记载功德和事件。此后,碑刻无论是形制还是内容,都不断发展,成为重要的史料类别。由于它材质坚硬,相较于纸张更易保存,故而广为使用;又由于它的内容相对真实,故而成为证史、补史、纠史的可信资料。碑刻有这样的特点,广受社会各界青睐,寺庙也不例外。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因山中五峰耸立而得名,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佛教何时传人五台山,众说纷纭,有东汉永平说,也有北魏说。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说明五台山佛教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地有志,僧寺亦有树碑立传铭刻寺庙大事的习惯。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五台山众多的石刻,文字或是刻于山崖,成为摩崖石刻;或是雕于石碑,成为碑铭;或是嵌于墙上,成为石碣;还有一类特殊的石刻,就是经幢。敕谕护持、政府文告、记功颂德、记游记事、题诗抒怀,目的虽然各异,但都是前人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当时、当地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宝贵资料。例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早大的建筑,1937年梁思成先生调查发现后,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而梁先生断定东大殿为唐代建筑的依据,正是殿前镌刻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一尊经幢——《奉马国及法界众生造佛顶陁罗尼幢》。经幢第八面明确记载:“昭义军胜愿寺比丘尼宝严,先发愿于台山佛光寺造佛顶尊胜陁罗尼石幢一所,奉为国及法界众生、蠢动含灵证真常乐,及愿先亡父母神生净土。同建造石幢主剑南东川卢州浮义县高福寺比丘尼寅堦。大中十一年十月一日建造。”准确的始建年代,使这座文物有了准确的纪年,学术价值大大被提升。经幢还记载,佛光寺东大殿的施主是长安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弟子“甯公遇”。由于捐资者的身份高贵,其建筑级别也相应被提高。鉴于碑刻所独具的研究价值以及五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五台山碑刻(套装全5册)》纳入《山西文华·史料编》出版,使这些光彩煜煜的文物,绽放出方方面面的光芒,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