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以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为开始,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时,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前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这时,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欲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伴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生动地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小说《子夜》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矛盾复杂,场面广阔,情节紧凑,时间跨度虽仅有三个月,字数不足50万字,几乎囊括了所有复杂的生活内容,情节波澜起伏而叙述有条不紊,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作,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瞿秋白曾对该小说有过评价:《子夜》是中国文坛上一部反映社会的小说,是中国文坛新的收获,它是“中国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吴宓对该小说也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