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场独立—场依存1
1.1场独立—场依存的认知风格2
1.2场独立—场依存的评估方法5
1.3心理分化的成因8
1.4场独立—场依存: 能力还是风格?11
1.5场独立—场依存与工作记忆13
1.6场独立—场依存与计算机模拟教学16
1.7场独立—场依存的可塑性20
1.8本章小结21
2分析型认知风格24
2.1分析型认知风格: 反思和分析的倾向性25
2.2双加工理论和双系统理论25
2.3认知能力与分析型认知风格28
2.4分析型认知风格的测量方式30
2.5分析型认知风格与超自然信念36
2.6分析型认知风格与阴谋论、爱情论40
2.7分析型认知风格与道德43
2.8分析型认知风格与创造力45
2.9分析型认知风格与手机使用47
2.10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塑造48
2.11本章小结49
3自我效能感52
3.1自我效能感与动机53
3.2自我效能感的评估57
3.3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60
3.4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关系62
3.5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63
3.6自我效能感的来源65
3.7自我效能感的改善69
3.8本章小结72
4气质性乐观74
4.1气质性乐观是什么75
4.2气质性乐观的评估方式76
4.3气质性乐观与五因素人格79
4.4气质性乐观的认知偏好80
4.5气质性乐观与健康83
4.6气质性乐观与亲密关系86
4.7气质性乐观的负面效应87
4.8气质性乐观的来源89
4.9乐观可以改善吗91
4.10本章小结95
5希望97
5.1希望是什么97
5.2希望理论99
5.3希望的评估方式103
5.4希望、气质性乐观与自我效能感105
5.5希望是好东西,它到底好在哪里108
5.6希望的来源112
5.7塑造希望114
5.8本章小结119
6解释风格122
6.1习得性无助123
6.2归因理论的启示124
6.3修正后的习得性无助理论128
6.4解释风格的评估方式130
6.5解释风格与抑郁132
6.6解释风格与学业成就133
6.7解释风格与身体健康135
6.8解释风格的来源136
6.9解释风格的改变137
6.10本章小结138
7内隐理论141
7.1仍从习得性无助说起: 德韦克的新解释142
7.2实体论者和渐变论者的心理模型144
7.3内隐理论的测量与评估147
7.4智力内隐理论、目标和无助感150
7.5人格内隐理论和社会判断153
7.6兴趣内隐理论和“三分钟热度”156
7.7内隐理论的起源与改变159
7.8本章小结161
参考文献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