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1.1 实习目的
1.1.2 基本要求
1.2 实习基地简介
1.3 实习进度及要求
1.3.1 动员准备阶段
1.3.2 教学阶段及内容
1.3.3 实习报告编写
第2章 野外地质调查方法
2.1 地层岩性调查方法
2.2 地质构造观察与描述
2.3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2.3.1 水井的调查
2.3.2 泉的调查
2.4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方法
2.4.1 观察点的观察与描述内容
2.4.2 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内容
2.5 斜坡地质灾害调查方法
2.5.1 滑坡调查要点
2.5.2 崩塌调查要点
第3章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3.1 野簿记录格式
3.1.1 记录主要内容
3.1.2 定点记录格式
3.2 野外手图勾绘内容与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3.2.1 野外手图勾绘内容
3.2.2 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3.3 信手剖面图与素描图绘制规范
3.4 地质罗盘使用
3.4.1 地质罗盘的基本结构
3.4.2 罗盘的使用方法
第4章 秭归实习区地质背景
4.1 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
4.1.1 气候
4.1.2 降水及蒸发
4.1.3 水文
4.1.4 自然资源
4.1.5 水力资源
4.1.6 交通
4.2 地形地貌
4.3 地层岩性
4.3.1 变质岩
4.3.2 岩浆岩
4.3.3 沉积岩
4.3.4 第四系
4.4 地质构造
4.4.1 褶皱构造
4.4.2 断裂构造
4.4.3 理构造
4.4.4 构造演化
4.4.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4.5 水文地质
4.6 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条件
4.6.1 岩石风化及水土流失问题
4.6.2 岩溶及有关工程地质问题
4.6.3 斜坡失稳工程地质问题
第5章 基础地质部分实践教学
5.1 地层岩性路线
5.1.1 路线1 薄刀岭—邓村茅垭观景台变质岩观察路线
5.1.2 路线2 下岸溪采石场岩浆岩观察路线
5.1.3 路线3 兰陵溪—九畹溪地层观察
5.1.4 路线4 九畹溪—米仓口地层观察
5.1.5 路线5 周家坳—滚石坳地层岩性观察路线
5.2 地质构造路线
5.2.1 路线6 长阳路线
5.2.2 路线7 九畹溪一仙女山断裂现象
5.2.3 路线8 银杏沱岩体节理统计
第6章 工程地质部分实践教学
6.1 斜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6.1.1 路线9 链子崖危岩体与新滩滑坡
6.1.2 路线10 郭家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6.1.3 路线11 巴东县黄土坡滑坡路线
6.2 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问题
6.2.1 路线12 垃圾填埋场、库岸边坡、港口码头及岩土试验场
6.2.2 路线13 三峡工程路线
6.2.3 路线14 拐子沟金矿尾矿坝工程地质路线
6.3 水文地质与岩溶地质问题
6.3.1 路线15 高家溪岩溶、危岩体观察
6.3.2 路线16 泗溪岩溶及水文地质调查
第7章 专题实践——实测地质剖面、柱状图绘制
7.1 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和要求
7.2 实测地层剖面工具
7.3 实测地层剖面线的选择
7.4 实测地层剖面的野外工作
7.4.1 信手地层剖面的测制
7.4.2 地形及导线测量
7.4.3 地层分层、观察、描述和记录
7.4.4 绘制地层剖面草图
7.4.5 样品的采集
7.4.6 描述
7.5 测剖面的小组成员分工
7.6 地层剖面的室内整理
7.6.1 原始资料的整理
7.6.2 厚度的计算
7.6.3 绘制实测剖面导线平面图和剖面图
7.7 实测综合柱状图
7.7.1 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要求
7.7.2 综合柱状图绘制
第8章 专题实践——地质填图
8.1 地质调查基本概念与基本程序
8.2 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8.3 地质图内容
8.4 地质界线的标绘
8.5 地形地质图编绘
第9章 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9.1 资料整理要求
9.1.1 图、表及文字资料整
9.1.2 实际材料图
9.1.3 图件绘制
9.2 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9.3 提交成果
附录1
附表1 电质环境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表2 滑坡野外调查表
附表3 崩塌野外调查表
附表4 节理统计点记录表
附表5 节理特征要素
附表6 实测剖面记录表
附录2
地质图例
附图1 黄陵穹隆及邻区区域构造纲要图
附图2 实习路线分布图
秭归地层简表
参考文献